在河北建投宣化热电的中央控制室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无声地指挥着一场高效的能源变革,燃煤智控平台正在科技的力量下重新定义传统电厂的运行方式。在这里,智能算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传统燃煤发电焕发出新的生机。
长期以来,燃煤发电依赖人工经验和反复试验,面临着极大的运营成本压力。“燃料成本占我们运营总成本的60%~70%。”河北建投宣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潘志刚表示,“而且,传统配煤方式响应滞后,决策耗时往往在24小时以上。”
优质煤用得多,成本太高,优质煤用得少,效率低,而且还会锅炉故障,为了在燃煤高效燃烧和成本控制两者间找到最优配比,工人需要根据煤种热值、硫分、挥发分等指标手动调配,配比精度低,容易造成锅炉燃烧不稳定、热效率波动大。加之燃料采购、库存管理、锅炉运行等环节数据分散,部门间协作效率低下。因此,传统电厂亟待数字化转型。
在主控室,技术人员通过智能平台监控电厂各环节运行情况。
“在河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宣化热电开放场景,与揭榜的北京兴竹同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燃煤智控平台,实现了从‘经验烧煤’到‘科学烧煤’的跨越。”河北建投宣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永强介绍道,“煤质在线检测系统能给煤炭做‘体检’,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3秒就能测出煤的热值、硫分等12项关键指标。这项技术如同用特殊的手电筒照射煤炭,通过不同成分反射的光信号来判定煤质,完全不破坏煤样,检测速度比传统化验快了几千倍。”
明确了煤质成分,下一步就要科学配煤。兴竹同智开发的多目标优化算法,为宣化热电安装了“智能大脑”。
“系统会综合煤质数据、锅炉状态、环保要求等上百个参数,计算出最优配比。”河北建投宣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玉群解释说,“当检测到某批煤灰熔点偏低时,系统会自动调整配煤方案,在确保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燃烧效率。”
智能系统带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更直观体现在环境效益的提升——智能预测模型能提前预测排放趋势,当发现二氧化硫可能超标时,系统会立即调整配煤方案和燃烧参数,将污染扼杀在“萌芽”状态。
技术人员在通过智能输煤系统进行远程操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代姣 摄
“通过精准配煤,锅炉效率提升了1.8%,相当于每年节省燃煤上万吨,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河北建投宣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济师李静给记者算了一笔智能配煤的经济账。
“现实需求在哪里,应用场景就在哪里。”北京兴竹同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翔玲说,河北用开放的场景为新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舞台,显著加快了技术落地验证的进程。
以配煤掺烧为突破口,宣化热电通过“数据+策略+管理”三大闭环联动的燃煤掺配管控平台,探索向新向绿发展的新路径。这项创新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管理模式的重构。
“下一步,这项技术将推广到京津冀更大范围地区,让更多电厂用上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燃煤全过程管控技术。”赵翔玲说。
场景与创新的双向奔赴,让热电产业实现由“人控”到“数控”、从“自动”到“智能”的智慧转变,传统电厂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正在上演一场“数字朋克”变革。昔日“高能耗、高污染”的燃煤电厂,正在智能算法的重塑下,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基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来自河北的创新解决方案。
编辑:姜长淼
来源:长城网原标题:场景创新 赋能产业⑥丨传统电厂玩转“数字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