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清晨,苏州工业园区北榭雨街的机动车道上,总能见到一辆灰白相间、形似太空舱的无人驾驶清扫车缓缓行驶有序作业。车头两侧的滚刷轻柔转动,落叶与纸屑被精准“吞入”车腹,车身以3厘米的贴边精度沿路沿石滑行,连砖缝里的烟蒂、碎屑也无所遁形。这便是苏州金龙响应“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的6吨级自动驾驶环卫车,凭借“AI眼”“智慧脑”和“灵巧手”,率先在行业内实现自动驾驶环卫车在开放道路上的常态化运营。
苏州金龙前瞻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明春博士介绍到,这款自动驾驶清扫作业环卫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强大的无人作业功能。它搭载了自动驾驶系统,以及自动清扫、自动加水等先进功能。早在 2024 年 10 月左右,这辆车就投入到了北榭雨街进行作业,作业路线涵盖北榭雨街至现代大道的往返路径,全程约 4.5 公里。截至目前,经过近半年的作业,累计作业里程已将近 2000 公里。自动驾驶环卫车在开放道路常态化运营的技术成熟稳定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苏州金龙前瞻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明春博士 介绍 自动驾驶环卫车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款车打造多模态感知系统,配备了多个传感器设备,包括 5 个激光雷达和 8个高清摄像头等,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技术,实现红绿灯识别、障碍物分类等复杂场景解析,能够精准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交通参与者并实现自动避障。在作业过程中,它还能根据道路状况,灵活调整车速和行驶路线,充分保障作业安全。
车辆第二核心技术亮点就是实现厘米级定位控制,该车融合了高精度定位技术,采用北斗+IMU+轮速计+激光雷达等多源融合方案,实现了精准的贴边清扫,将贴边精度控制在3~5cm,这一技术有效解决了路沿、花圃等卫生死角的清洁难题。且在自动驾驶启动时,作业清扫机构也会同步自动启动,扫刷自动外延,精准清扫马路牙子附近的垃圾。
在操作方式上,车辆将自动驾驶和自动作业的所有功能,集成在了仪表盘和液晶显示屏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由于车辆在开放道路行驶,车内会配备一名安全员,其主要职责是监控车辆运行状态,监管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际操作则是只要车辆上电且电器工作正常后,仅需一键触发,即可启动自动驾驶。在液晶显示界面上,不仅能看到车辆的作业路线,还能实时监测路上的红绿灯以及其他车辆的情况,同时也可对清扫作业的系统功能进行操作,大大减轻了操作员的工作负担。
苏州金龙自动驾驶清扫车在作业功能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实现车辆作业模式自由组合和作业强度无级调节,该车采用集成化+模块化设计理念,将气力吸送、清洗、清扫三大作业工作装置模块化开发并由三个永磁同步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集成控制系统将三大作业装置的自由组合和工作强度的无级调节,实现洗扫、扫路、清洗等十余种作业模式和数十个工作档位,以满足不同的作业场景。同时,该车还具有低能耗、低噪音等优势,车辆工作能耗较竞品低10%,洗扫作业噪音低至75分贝以下,夜间作业不扰民。在作业安全方面,车辆作业装置设置有多重安全防护装置与报警系统,各传感器实时监控工作状况,作业健康状态实时反馈,故障可及时预警,大大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作业界面提供了多种模式选择,如扫路模式、清扫模式、清洗模式以及一键作业等。自动驾驶启动后,会自动进入常用的一键作业界面。在自动驾驶过程中,车辆能够自动识别红绿灯、行人、非机动车等,并做出相应的减速、停车或绕行等操作,实现了自动驾驶与无人作业全场景的闭环。
无疑,随着智能化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和无人作业的环卫车将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在特定路线、中低速且作业需求明确的环卫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刘博士表示,其发展路径可能会经历自动驾驶、无人作业、无人化和全自动化运营三个阶段。一旦实现无人化运营,将极大地提升传统环卫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有效缓解城市的用人压力和清洁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据预计,未来一辆这样的自动驾驶环卫车,可能达到甚至超越三个传统环卫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
苏州金龙海格客车的自动驾驶环卫车,正以其先进的技术和显著的优势,为环卫作业带来全新的变革,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