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以服务国债项目、推动“预招标”加力扩围、深化“双盲”评审改革、建强企业服务中心为抓手,通过实施“四大专项”行动,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


国债项目手续办理开启“绿色通道”。秉持“项目为王、招商为先、环境为金”理念,市数政局联合多部门召开全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培训会议,针对国债项目前期的12项主要审批业务,开展政策解读与培训,力促审批提效。为国债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通过优化流程、精简环节、压缩时限,实行“容缺受理”等制度,实现高效服务。同时,建立项目审批服务专员制度,主动对接项目单位,了解需求,解答疑问,协助准备审批材料,协调专家提前预审,避免材料返工。


“预招标”改革加力扩围。“预招标”制度是我市加快项目建设的创新之举。今年,市数政局将这一改革扩展至所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组织多次专题培训会议,为市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项目单位、行业部门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对有意向“预招标”的项目,提供前期指导,协同各部门帮办,优先保障项目进场登记等服务,推动项目尽早开工投用。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预招标”项目达12个,涵盖多个领域,招标金额6.18亿元。阜城县去年成功实施2个国债项目预招标,缩短项目周期约30天。


深化“双盲”评审改革。市数政局对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双盲”评审承载能力,尤其是“远程异地”评标承接能力。市级交易中心评标室增至10个,独立评标坐席扩充至42个,县级交易中心评标室达5个,独立评标坐席不少于10个。优化“远程异地”评标模式,将评标副场由预约转变为全省随机分配,借助专家抽取系统和远程异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专家“盲抽”、技术标“盲评”、远程副场 “盲订”,扩大评标随机性和场地分散度。改革实施后,衡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注册市场主体超1万户,民营企业参与招投标积极性大增,中标率达85.63%,中标额165.33亿元。


企业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市数政局围绕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及产业全链条需求,提供政策推送等多项增值服务,并引导相关机构派员进驻企业服务中心。依据“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上线情况,安排专人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动态优化流程。以综合服务站等为渠道,拓宽涉企问题收集途径,建立线下+线上闭环处置机制,确保问题有回应、有着落,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升企业获得感。行动实施以来,市企业服务中心可办理事项从81项增至155项,市县两级累计服务企业8000余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