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利老师课间为学生解答问题。
张胜利
衡水市第十三中学英语教师,高三英语教研组组长。2006年入职至今,多年带高三毕业班,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学科组长”“质检考试明星教师”“高考功勋教师”,多次获得政府嘉奖,获得衡水市中小学优质示范课一等奖。
从教十八载,教过的学生无数。年轻时的自己曾那么向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带着一腔热情,满怀着对教育的崇尚,更有那份对能够在教室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影响学生的未来而感到兴奋和期待的心情,我走上了讲台。衡水十三中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这里的学生接受的激潜教育,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持续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初入职那几年,课堂上的我带着激情,语速飞快,试图将自己的知识如滔滔江水般倾泻给学生们。下班后我依然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我自认为辛苦付出会带来学生的优异成绩。然而,我很快发现,学生们的表情从最初的兴奋转为迷茫,甚至是疲惫。我的热情似乎并没有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反而让他们感到了一种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问题越来越明显。班级成绩不见起色,我的耐心开始受到了考验,语气变得越来越严厉,甚至在课堂上对学生们发起了火。每次考试结束,心情焦躁而沉重。成绩单在我手中沉甸甸的,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我尝试开始加班加点地给学生补课,试图用更多的练习和讲解来提高他们的成绩,但是收效甚微。
校党委书记白祥友的到来,使十三中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秉承着他所倡导的“解放生命,激爆潜能,超越每刻,卓越一生”的理念,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三策略”,教研“四步法”,课堂教学“四个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评价模式,这些措施也恰恰与新课程改革相契合,反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有丰富的课前动员,激发学生斗志;运用课中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短暂又充实的课后留白,巩固课堂所学。我依然带着激情上课,不同的是我的课堂加入了思考的元素,不再是“一言堂”,而是以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且安排了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我的授课就要分层次,设置难度不同的任务让学生都有收获,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普通生跟得上。后来有位学生毕业后给我发信息说:“老师,上您的课,我感觉心情轻松,但内容充实,下课的时候又觉得有点累。”语言很朴实,我却觉得是对我的课堂的最高评价。我们的课堂也是公开的,学校领导每周的推门听课已然成为惯例。下课后上课老师积极找领导评课,谦虚上进,有的还主动邀请同事们给自己的课提建议,我们也多是先备课,然后教研、听课,再上课,保证短短的40分钟能给学生带来精彩高效的内容。
我的学生陈亚男,既是十三中精神的体验者,又是实践者。她2012年高三毕业,白书记来到十三中的时候,恰逢那届学生距离高考仅剩100天。那段时间全校上下都感受到了一种冲击波,每个人激情澎湃,潜力得到激发,但是老师和学生们都说如果再多奋斗些日子,也许成绩还能再提升。亚男也是带着这样的期许,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继续传承十三中精神。工作的前几年她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要强的她立志要成为第一名,正是母校带给她的不抱怨、不放弃、坚持不懈、超越每刻的求学精神,最终使她华丽转身,成绩越来越优秀,成为学校的优秀青年教师。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交流。你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建立起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安全和被支持。衡水十三中是一所充满爱的学校,白祥友书记经常说:教育要有爱,教育是有温度的。有的孩子生病了,老师一句温暖的问候就是一服良药,让学生对待学习更专注,做作业更认真。有的孩子出现青春期逆反心理,跟家长的沟通出现了障碍,我的用心聆听给了他们心灵上的依靠。班主任老师和级部主任们做得更多,每月的生日主题班会,干燥季节的冰糖雪梨水,传统节日的水饺、粽子、汤圆、八宝粥,还有平时的小零食……这些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一丝安慰和调剂。领导关心老师,老师关爱学生,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有老师的地方就有学校领导,十三中是一个能量场,传递着正能量,传播着爱。
白祥友书记说,教师职业的幸福在于,为学生照亮道路的同时,自己也在熠熠发光。我觉得十三中的学生是幸福的,十三中的老师更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在幸福中日渐成长,成就着不同的人生。
作者: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张胜利
(图片由衡水市第十三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