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酒驾肇事后,竟能把道歉信写成了自荐信。
李白用狂傲、天真与理想对赌,他一路追逐抱负,始终不忘初心。
《上安州李长史书》
公元727年,27岁的李白已仗剑出蜀,远游三年,此时的他几乎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自己又生了一场重病,贫病交加之际,他辗转来到了安陆。唐朝的安陆是一个四面环山,风景秀美的小城,所以经历了几年跋涉的李白看到这幅盛景,一步也不想走了,当即决定留在这里,一边养病一边寻找自己入仕的机会。后来他还在孟浩然等一众好朋友的撮合下,娶了唐朝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许氏在安陆是大户,李白干脆就住在了岳父家,做了一个倒插门女婿,然而没过多久,他就给自己惹上麻烦了。
我们都知道李白爱喝酒,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处处可见酒的影子,比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在他眼里,酒比金贵,无酒不欢。而且李白喝酒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从来都是痛饮,浅酌即止在他看来太没劲儿了。
这一天,他又跑去跟朋友喝酒了,喝得很痛快,乘着几分醉意,他骑着马在大街上闲逛,顺便感受一下安陆这个小城的市井气息。可好巧不巧,李白还没逛完一条街,对面就驶来了一辆马车,恍惚间,李白也不避让,反而乘着酒兴大喝一声,一甩长鞭迎面撞了上去。紧接着,李白和马车里的人都跌在地上,摔得不轻。小城里难得出个交通事故,大家都纷纷围过来看热闹,这一看可不得了,马车里滚出来的这位竟是安陆长史——李京之。再看看李白,他半梦半醒地正坐在地上,眯起眼睛看着这位李长史大人狼狈的样子放声大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下了大错。李长史出了丑,心里自然恼火,但在大街上,还有那么多百姓看着,为了自己的名声,他也不好对李白发难,只能拍拍身上的尘土,令车夫扬鞭离去。
很快,李白这个糗事就在安陆传遍了,并且传到了他妻子的家族那边。他当时的妻子许氏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家在当地也是官家大户,就在前几天,许家人还找到大都督府的都督马正会向李京之推荐过李白。大家一听这事心凉了半截,赶紧叫李白写信去道歉。
酒醒后的李白心里也很慌,百姓遇到当地官员的车舆,都要避让至少十丈,这是基本礼法。于是李白大笔一挥,写下一篇《上安州李长史书》来检讨自己的罪过。结果他开篇就引经据典说自己是一个高大英俊、举止洒脱的可爱之人,“白,嵚崎历落可笑人也。”
之所以会发生那天的事,是他不小心把长史大人当成了北朝的魏洽,想上前拜谒,其实他扬鞭的时候心里是有迟疑的,但是没办法,一鞭子下去就已经收不住了,才冲撞了长史大人。紧接着他又劝道,长史大人您只有宽宏雅量,才能慧眼识真,不使我受到委屈。陆机和曹植都比不上您,这天下的豪俊都对您趋之若鹜,比如说我。然后李白就开始一边道歉,一边洋洋洒洒地罗列自己满腹经纶的才华。最后,他说他连夜撰写了三首诗,虽然词句有点狂野粗放,但可贵之处在于能反映一些民情,希望长史大人仔细阅读,并期盼得到您的赏识。
当然,结局我们大概都猜到了,李长史李京之并没有给李白回信,更别说举荐他了。假如李白碰上的是一个惜才之人,他就很可能“因祸得福”。但不管怎样,能把道歉信写成自荐信,也只有天真浪漫的李白干得出来。
李白的干谒道路非常艰难,直到40多岁才通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称赞被唐玄宗召见,有一段短暂的风光日子。但他的一生却很执着,晚年还抱有鲲鹏之志。这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的炽热期待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李白去世的真相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带着家属一路南逃到了庐山,在那里隐居了好几个月。有一天李白在长安的朋友韦子春找到了他,请他加入永王阵营。李白一听永王的部队就在九江,非常高兴。他觉得终于等来了一个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但他想得太简单了,根本没有意识到唐肃宗和永王之间的矛盾,他幻想着辅佐永王,还以为是在帮着朝廷里的皇帝打天下呢。但是他的妻子比他有远见,李白要下山去永王军营的时候,他的妻子以各种理由阻止他,但很不幸没拦住。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李白参与永王李麟的叛乱,还在征途中曾为李麟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后来李麟兵变失败,而李白也因为这些诗歌“铁证”的牵连,被划为了政治犯,关进了浔阳监狱,一年后又被流放夜郎(贵州遵义)。但是他人还没到夜郎,刚走到白帝城(重庆奉节)就收到了朝廷大赦天下的诏书,他也因此得以放还。
此时的李白59岁了,59岁重获自由,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经历这一波三折,李白回顾自己艰难的一生,他发现自己真是太不顺了,从小忠心耿耿,立志报国,四处干谒却屡不得志,好在这次能赶上百年不遇的天下大赦,不然真是要命丧黄泉了。收到赦诏的李白,当天就乘着小舟沿着长江往江陵东去,还顺便写下一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他早晨从布满云彩的白帝城出发,与之相隔千里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归心似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两年后(公元761年)的一天,李白在江东忽然收到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的李光弼要率军出镇临淮的消息,他激动得老泪纵横,彻夜难眠,本来以为自己经历了这么多起伏,早就看开了,可当消息传来的这一刻,李白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内心的理想之火从来就没有熄灭过。所以,他顾不上自己此时已经61岁了,还各种疾病缠身,他只知道,这次可能是自己实现政治抱负最后的机会了,所以他一定要去,哪怕是以一个小兵的身份投身军队。
想到这里,李白立刻向朝廷“请缨”出征,随后他身穿盔甲,手挎宝剑,拄着长枪当拐杖,全副武装地一路东行,奔赴战场。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对他却很残忍,李白才刚走到金陵就病倒了,无奈之下只能打道回府,投奔了在安徽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第二年李白在疾病和贫穷中抱憾离世。尴尬的是,就在李白去世后一年,唐代宗即位,一天,来自京城的使臣送来一封诏书,诏书内容是任命李白为左拾遗,即日进京赴任。只是这个好消息,李白永远也收不到了。那个为入仕奔走一生的李白,就这样陨落了。
从李白暮年从军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骨子里那份坚韧的爱国情怀,他用狂傲、天真、执着与理想对赌,他一路追逐抱负,始终不忘初心。正是他那份超脱一般人的赤诚,让李白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首浪漫诗。
作者:何楚涵
扫码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