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编纂《枣强乡村记忆》(枣强镇、唐林镇、张秀屯镇、王均乡、王常乡5个乡镇)发榜启事在枣强融媒发布,文史工作爱好者纷纷致电枣强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刘艳萍献计献策,这标志着枣强政协攻克难点、开启高效推进大型系列丛书《枣强乡村记忆》编纂工作步伐。


为传承农村文化根脉,2021年起,枣强县政协围绕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身边文化和抢救挖掘民俗文化,研究确定编纂大型系列丛书《枣强乡村记忆》。此项工作得到了枣强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被列为枣强县重大文化工程。


为把这项工作做好,枣强县政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编纂相关事宜。2023年11月19日,《枣强乡村记忆·肖张镇卷》新书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标志着该工程首战告捷。然而,在推进过程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受疫情影响,仅编纂《肖张镇卷》就用了将近2年时间,而枣强县还有10个乡镇,要想如期完成目标,走原来路子肯定是行不通的。


枣强县政协探索制定《关于采用“揭榜挂帅”机制 推进<枣强乡村记忆>史料征集和编纂工作的办法》,面向全社会文化人才、社会团体、企业等具有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社会力量公开发榜。通过发榜、揭榜、定榜、交榜、评榜一系列程序,来筛选确定每个乡镇的编纂团队。截至目前,5个乡镇的编纂团队均已确定,开启了文化工作的创新试点。


找一间房子,住在镇上,这是每个乡镇编纂团队的“标配”。到何杨兴村走访何氏家族、到王李张屯村收集整理玉皇庙相关史料;赴王常乡收集百年老枣树及毛鹏相关文史资料,到东王常村走访南下干部郑之芬;收集郑锡鬯碑刻资料......珍贵的史料在编纂人员与乡亲的一次次沟通互动中跃然纸上。枣强县政协还面向枣强县和枣强县籍在外工作人员,发布征集史料、老照片、家乘谱牒等资料的启事,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挖掘深藏民间的原始资料,点燃百姓文化乡情,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枣强乡村记忆》编纂的参与者、推动者。


《枣强乡村记忆·肖张镇卷》是枣强县响应国家编修村志的号召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也激发了群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许多村民慕名而来,想要收藏此书,尤其是远在异乡的老者四处委托乡亲好友前来求索,他们表示:“看到这些文字,就像回到了家乡,看到儿时的自己。”更有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村民,看到记录家乡的文字,惊叹道:“没想到,我们村的历史这么悠久,真为家乡骄傲。”


乡村文明在岁月中演化出万千气象,续写千年文脉的同时,也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精彩篇章。文化惠民没有终点,深化改革永无止境,枣强县政协一以贯之铺就乡村振兴文化底色,精神富裕的果实正惠及千家万户。


作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