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历经坎坷终于踏上了坦途。昔日的“千顷洼”,变成了“有效保护,科学利用”的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


多年奋斗,化为衡水湖看不尽的良辰美景。在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利用”的战略中,高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旗帜,把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成为一个集生态修复、文化遗产保护、传统风貌为一体,融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宜居、宜游、宜业、教育、体育、高新技术绿色产业研发于一身的现代新区。



衡水湖哺育了衡水人民,美化了衡水大地。有了水,这里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人更灵了,路更广了。在衡水的任何一隅,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令人瞩目。水的力量使得鲜活与旺盛的元素疯了似的生成,阳光、空气、尘埃、植物也似乎换了颜色、味道和形态。今衡水湖之兴盛,源于衡水之兴盛。观衡水湖与衡水兴衰息息相关之历史地位,衡水湖之生机,蕴衡水之兴盛。然保护衡水湖之艰辛、建衡水湖之功效,实则政党之功德,百姓之幸事,衡水湖历史应记之。衡水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所有到这里的人们,都可以拥抱多情的湖水,接受鲜花、绿树、小草乃至百鸟的问候,都可以在这里收获幸福、快乐,都可以在这里神思飞越,梦回千秋!



当今时代是一个追梦的时代。人人都有自己的梦,衡水湖也有自己的梦。虽然,它已经美丽蜕变、华丽转身。但天无涯、地无边,衡水湖的未来保护与发展之梦亦无涯无边。它梦想以更为自然、亮丽、完美、独特的生态环境,娴静地栖息在华北大平原上。放眼全国的城市,并不缺乏高楼大厦,放眼江南城市,并不缺少湖泊,最缺乏的是源于自然的纯净优美的原生态环境和天然湿地。人们热议的城市文明中,生态文明是直接和人们健康、幸福指数、生活质量关联的文明。当雾霾等危害人们健康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的时候,在千百年湖区开发建设中,能留下衡水湖这片宽广的水域和独特自然湿地,这充分展示了衡水人民敬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美丽自然的诚挚情怀,她犹如一面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的明镜,映照衡水特有的神韵和魅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态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纵观世界各国的生态建设,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帆风顺的。仅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退耕还湖、退耕还湿的过程经历了几任总统,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目标的。从美国退耕还湖、退耕还湿,我们可以获得一条重要的启示,那就是长期坚持必有成效。绿色、湿地不仅需要空间的分布,更需要时间的积累,而退耕还湖、退耕还湿的浩大工程切不可半途而废,尽管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无私付出。



令人欣喜的是,衡水人民正意气风发地沿着党的十九大明确的生态文明大道阔步前进。退耕还湖、退耕还湿、退耕还林的“生态保卫战”“绿色攻坚战”已全面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前面没有一个敌人,战胜的全是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但却是必须用意志、信念、责任和血肉之躯穿越的枪林弹雨!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生态文明新局面已经开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衡水湖绿色交响曲也会越奏越优美,越奏越昂扬!



尊重自然,和自然息息相通,愿衡水湖这颗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明珠,在新时期新时代更加璀璨、惊艳!敬畏自然,返璞归真,愿衡水湖湿地永远是鸟类真正的家园!热爱自然,创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愿衡水湖永远水净、地绿、天蓝!愿衡水湖成为华北平原和人类共同的“水韵田园”,在衡水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永远熠熠闪光!


编辑:闫海雪

来源:滨湖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