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洪宁 通讯员 袁光林 梁丙勇


  2节优质示范课被教育部评定为“部级优课”,12节被评为“省级优课”,优课率位居全市前列;国家级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入选人乜广平、河北省师德标兵朱海红、衡水市骨干校长骆勇等36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级表彰;故城县直第三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河北郑口中学被天津大学、兰州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知名院校评为优秀生源地学校;故城县先后荣获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3年,故城县高质量、高标准通过省政府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并经省政府批准,省教育厅对故城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予以全省通报表扬和奖励。省领导围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到故城开展调研,并对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故城县教育工作花香果硕、亮点纷呈。这些可圈可点的成绩,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结出的丰硕成果,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争先进位的有力诠释。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更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办好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近年来,故城县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动教育强县建设,全力促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夯实根基 改善办学条件


  肯投入,重落实,是故城县发展教育事业的“法宝”。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全县教育事业扩容提质、健康发展的生动缩影,绘就了故城县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教育新画卷。


  近年来,故城县始终坚持教育事业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资源优先配置,围绕民生实事、民心工程、安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等重项工作,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推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为推进故城教育均衡、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进一步补齐,“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故城老百姓的共识。


  走进故城县郑口第二小学,新建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大家认真听完老师的动作要领讲解后,开始了足球运动前的热身;在宽广的绿荫足球场上,小球员们运球、传球、过人、射门,享受着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这几年,故城县教育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学校新修建了教室、水冲式厕所、高标准运动场。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真正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学校负责人说。


  聚龙中学、董子中学、郑口第四小学内,花香树绿的校园、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完善的教学设施、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育”并举 培育时代新人


  5月22日至23日,故城县营东小学举办了以“绳采飞扬”为主题的跳绳比赛。比赛中,近200名跳绳小将身心集中,挥动双臂,跃起双脚。翩翩飞舞的绳子,交错变换的步伐,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故城县坚持“‘五育’并举”的生动画面之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德育为统领、智育为核心、体育为关键、美育为突破、劳育为延伸”,故城县以“‘五育’并举”为原则,加强对学生“五育”培养的力度,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识,培养自立自强的美好品质。


  ——坚持党建引领育人,故城教育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循序渐进设计课程目标,不断丰富课外思政课教学内容,持续开展“平‘语’近人”进校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切实筑牢思政教育基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


  ——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程,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接续开展“平‘语’近人”进校园活动。以“红心向党”为主题,组织丰富多元的红色教育活动,打造精品思政课程59节,引领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知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接班人。


  ——根据各学校自身办学特色、辖区历史底蕴等,制定“一校一特色”工作目标,创建“运河文化”“多彩社团”“开心果园”“戏曲校园”“书香校园”“红色传承”等特色文明校园。


  ——积极打造《美丽故城我的家》系列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卫阳读书社”“青蓝读书社”“红领巾广播站”“好书推荐官”等社团优势,围绕“美丽故城”“人文故城”“红色故城”三个板块,开展“少年说—我美丽的家乡故城”系列活动30余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递家乡的巨大变化,用青年之声展现故城青春活力。


  ——深入开展“运河心语”读书会、“小画笔大梦想”绘画艺术节等活动40余场,努力构建“以美沁心、以美育人”的美育发展体系。


  ——创新实施“体育大课间‘微改革’”,编排《早安故城》《运河古今》课间韵律操等体育项目,为广大儿童少年增强体魄创造条件。


  ——不断升级县内11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设施设备,开发研学课程16节,分批组织2万多名中小学生有序开展研学旅游活动100余场次,极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劳动素养。郑口第一小学制定的《水解意,人盛情,欢迎到故城》研学旅游线路,荣获全省最美一日研学路线设计大赛一等奖。


  ——通过举办“小画笔,大梦想”“我心中的运河”绘画艺术节,成立乒乓球、篮球、轮滑、冰雪等体育项目兴趣小组,举办中小学乒乓球联赛、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等举措,推动该县美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高速发展,为素质教育增量提质。


  ——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动态监测学生心理情况,及时跟进心理辅导,做到“一人一档”、随时跟踪。免费开放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组建150余人的心理健康辅导志愿者团队,开通心理咨询热线7条,开展“心怀美好·向阳而行”“和雅少年·快乐成长”“润泽心灵·放飞自我”等主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30余场,通过举办线上家长“心”课堂、心理健康家庭教育访谈栏目等方式,共同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受益师生达3万余人。


  多元举措 促进教育提质增效


  教育发展,提质为重。故城县利用多元举措,以教学、科研为抓手,为学生成长拓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和课程方案,探索“3+2”五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家本课程)、“1+1+X”多元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多元文化课程)、“雅·行”课程体系(雅德、雅慧、雅馨、雅强、雅博),积极推进“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以多维度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入实施减负提质“八大行动”,创新开展“3+10+N”作业改革(以郑口第四小学、郑口第二小学、董子中学3所衡水市新优质校创建校作为作业研究试点学校,示范、引领、辐射10所县新优质校创建校同频共振,带动全县N所乡校实施作业改革),进一步优化作业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狠抓教学管理,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县域大教研、区域联教研、校本常教研”三级教研模式,在全县形成浓厚教学教研氛围,进一步构建全新育人模式。同时,积极学习名校管理、教学等经验,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基础教育发展已跻身全市教育发展前列。


  一直以来,故城县以高水平均衡发展为主线,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坚持学前教育抓普及普惠、义务教育抓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抓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抓结构调整的战略方针,持续弥补短板、突破瓶颈,大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扬帆破浪风正劲,踔厉奋发再起航。故城县将持续聚焦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目标,凝心聚力、奋力前行,延伸教育公平广度、拓展教育质量厚度、扩宽教育惠民深度,在教育这张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卷”上写下更生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