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个转企”国家级试点,颁发全省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打造“标准地+承诺制”2.0版,实现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企业设立登记全域通办通取”工作纳入省级试点……不断刷新的耀眼成绩,是衡水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最好注脚。


近年来,我市持续提升经营主体便利度、满意度、获得感、安全感,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衡水模式”“衡水经验”“衡水速度”,不断擦亮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提效率 让便企利民更“有感”


“土地转让手续和不动产权证书发放一天完成,现在咱们的营商环境可真不错!”4月7日,市民何先生在办理完土地转让手续的当天,就领取到了不动产权证书,成为我市“成交即交证”改革的首位受益者。这也是我市首例“成交即交证”项目,标志着全市“成交即交证”服务改革正式落地实施。


一句真诚的评价反映的是我市促进经营主体倍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实效。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推进“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预告登记转让制度”“带押过户”等一系列便企利民举措,持续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和质量,形成了“业务流程精简优化,服务群众优质高效,队伍建设平稳有序”的不动产登记新格局。


在衡水,“办事不用跑”品牌持续释放正向效应,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赋能创业创新者澎湃前行。


去年3月,河北昶雍金属结构有限公司的辛女士因业务发展需要,前往市民中心咨询企业开办需要提交的材料和流程,没想到收获“意外之喜”——领取了我市首张全市“通办通取”营业执照。“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执照就下来了,这速度实在太赞了!”


企业登记“全市域通办”是我市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实现市场主体培育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依托河北省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在不改变原登记机关的前提下,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和衡水高新区、滨湖新区打破地域限制,全域通办、异地联办、属地审批、就近通取,通过调用属地登记机关行政审批电子印章功能,实现在线实时远程签章。


从“一窗通办”到“全市域通办”,从“免申即办”到水电气网“一事通办”,“衡水速度”不断提速,企业和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将更多乡村两级可办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放至乡村实施并上线自助智能服务终端,推动群众办事由“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提升工程”,围绕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动更多民生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打包办”;创新推行“EMS+许可闹钟”制度,打通政务服务“中梗阻”,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因证照超期影响生产经营问题……一项项便企利民举措,大幅缩短企业、群众办事时间,让企业群众对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更加“有感有得”。


强服务 让纾困解难更及时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对一座城市而言,优越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大项目、好企业落地的关键,能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位于衡水高新区的捷鑫供应链园区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供应商起劲售卖、采购商精挑细选,一派购销两旺的红火场面。作为“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受益者,河北捷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二期工程从取得土地不动产权证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样的落地速度在原来想都不敢想。”时至今日,捷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包瑞庆依然感慨赞叹。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自2019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即由省级园区管委会整合推出“标准地”,实行政府提前收储土地,组织开展系列区域评估,相比传统供地模式,企业拿地更快,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项目竞价拿地后实行“承诺制”,企业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审批条件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后果,审批部门开展告知承诺信用审核并及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后,项目即可开工建设。


作为“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先驱者、引领者,“衡水经验”成为全省复制推广的典范。截至目前,全市落实园区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备选用地4万亩,按照“标准地+承诺制”模式推进的419个项目中已有307项实现开工建设。


聚焦企业需要破解的痛点、难点、堵点,我市重点围绕服务渠道、服务模式、数字赋能等方面,大胆解“难”、着力治“痛”、及时破“堵”,用真情服务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


“之前参加投标总是担心‘陪跑’,参加投标的意愿也不强,自从实行‘双盲’评审后,交易越来越公平,我们投标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近日,谈起我市推行“双盲”评审新模式带来的变化,衡水长城世纪电子电脑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宝川说道。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行“双盲+分散+透明+远程”评审新模式,有效促进了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据悉,2023年全市累计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双盲”评审724个标段,交易金额70.4亿元,完成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双盲”评审214个项目,交易金额5.26亿元,实现“双盲”评审全覆盖。全市累计完成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主场项目8个、副场项目22个,远程异地协同评审形成常态。


贴心服务重点在于全过程、全要素。从项目落地到投产再到平稳运营,我市全程护航企业成长和发展。推行“项目长”新模式,分层分级保障15个省重点项目快速接电,服务惠及小微企业及高压客户1949个,减少办电成本0.93亿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行活动,点对点帮扶重点企业500余家,解决企业难题600余项;组织开展广告助企活动,为275家帮扶企业增加销售额8421.5万元;搭建首贷续贷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上线金融产品258款,引导企业注册13.4万家,实现信贷投放278.1亿元……企业在一次次暖心服务中增强了发展信心、提升了发展后劲,为衡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优生态 让企业成长更无忧


仲春夜色,人间烟火。张淑琴的串串香餐饮店人头攒动,生意红火。她忙得团团转,但眼里有光。


这家串串香小店,是我省开展"个转企"试点以来,全市第一家转型为企业的个体工商户,整个流程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店主不光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还免费获得了四枚企业印章。去年3月以来,我市以创建“个转企”国家级试点为契机,聚焦经营主体需求,扎实推进“个转企”工作,助力经营主体增强活力和竞争力。自启动“个转企”试点工作以来,我市共有1700余个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办件量居全省第一。


作为经济的力量载体,市场主体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和魂,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据悉,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市场主体总量达50.01万户,释放出强大生机活力,彰显了我市经济的十足韧性。


为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让市场主体成长更无忧,我市加大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等建设力度,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


市司法局以八个专项行动16项具体举措聚焦企业关切,打出了一套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法治举措“组合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16个部门联合开展“服务个体户 助力稳增长”活动,先后走访个体工商户1000余户,实际收集解决各类问题203个;市工信局在全市开展“九捞九助”暖企行动,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增长10%以上;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完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县乡村延伸,市县乡村四级认领事项网上可办率均已达100%……一个个扎实有力的举措、一次次重拳出击的坚决、一项项暖心备至的服务,让企业招得来、安得住,让衡水成为发展的热土、开放的厚土、创新的乐土。


如今,每年7月21日是“衡水企业家日”。以专有节日的形式让企业家站“C位”,以一座城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这是我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有效激发了企业家群体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启了政企之间“双向奔赴”的新局面。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衡水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工作视野、更强的创新意识、更大的改革力度,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推动衡水高质量发展、加快衡水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