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书写新时代政协履职答卷


——2023年衡水市政协履职工作综述


紧扣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


聚焦履职为民,助力破解一批民生痛点难点问题;


丰富协商民主,使政协“好声音”更加响亮有力……


时光荏苒,勾勒砥砺前行的足迹。过去一年,市政协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扣全市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团结带领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唱正气歌、奏跃进曲、出金点子、画同心圆,交出了一份厚重的履职“答卷”。


彰显政协之“政”——把准方向筑根基


政协事业要发展,党的领导是根本。


市政协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贯穿政协工作始终。自觉接受市委领导,凡是市委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政协党组都及时传达落实。政协组织开展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都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市委批准的年度协商监督计划全部落实。着力加强政协党组织功能建设,构建富有政协特色的组织体系,深入实施党建“四联系”制度,推动政协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干事环境更加优良。


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中共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文章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会议精神作为理论学习、委员培训的重中之重,健全完善学习制度体系,利用委员读书群、协商议政室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读书交流活动,做到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全年共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12次,线上线下开展各类读书座谈、专题讲座、培训辅导86次。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助推发展、检视整改。通过举办读书班、讲好专题党课、分专题研讨等形式,持续推进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聚焦衡水高质量发展、提升协商效能确定21项重点调研课题,提出破解难题的思路措施66条,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把检视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对检视梳理出的11个方面问题,采取专项整治、集中整治和建章立制等举措,推动工作改进和问题解决,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成效得到提升。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通过落实政治要求,市政协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献好政协之“智”——协商议政谋发展


“党委想什么,政协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帮什么。”这是市政协的履职思路。


聚焦大事要事广泛协商,为衡水发展提供“政协金点子”。围绕推进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建设、智慧金融平台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等23项议题,开展调研视察、协商监督活动70余次,形成常委会建议案或协商报告16件,提出意见建议160余条,得到党政领导批示55件次,部分建议被有关部门在工作开展中吸收采纳。同时,注重发挥协商式监督作用,就优化营商环境、职业教育发展、衡水湖水质状况等工作持续跟踪监督,形成专报7份,助推了相关工作落实。


县域特色产业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这一课题,市政协先后深入7个县市区和100余家企业走访调研,召开15次专题座谈会,并赴湖南、广东等地考察学习,查找出问题12个,提出意见建议20条,并形成建议案报送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吴晓华批示:“市政协这个建议案质量较高,很有借鉴价值。”


配合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分别就环京津蔬菜基地建设、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文化文博事业、支持普惠托育发展、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等12个课题开展调研协商,组织召开座谈会30余次,使一些事关衡水长远发展的问题得到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紧贴群众期盼,在民生改善中彰显“政协情怀”。紧扣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管理、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加强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民生热点建言,让政协履职饱含着暖暖的民生温度;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健康义诊、科技咨询、银企对接、法律宣讲、捐资助学、抗震救灾等,以实实在在的履职行动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深厚情怀。


发挥政协之“能”——强化引领聚共识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这一年,市政协把凝聚共识摆到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团结统战功能,以共识固团结,以团结增合力,画好新时代最大同心圆。


团结联谊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与党派团体合作共事机制,重要协商活动安排党派发言40余次,联合党派开展重要协商监督活动9项,重点督办党派提案65件。扎实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工作,扩大联谊范围,畅通表达渠道。


界别特色进一步彰显。研究制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暂行办法》,创新建立市县两级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网格化管理体系,搭建委员工作室等联络平台,将380名市政协委员全部下沉到县市区社区,深入开展“委员进社区、协商在基层”活动。一年来,组织开展具有界别特色的协商座谈、谈心交流、政策宣讲等活动60余次,实现了“联系一界、团结一片、引领一方”。


文史凝聚作用进一步发挥。成功举办第六届董仲舒儒家思想学术研讨会暨“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其间,共收到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论文90篇、书法作品3129件,推动了以董仲舒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整合全市十余家社团组织,组建文化文史研究社团联盟,不定期举办文史研究座谈,促进文史资源共研共享;编辑出版《衡水文史》,围绕推进大运河衡水段保护发展、提升衡水湖周边建设项目文化内涵、加强衡水文物保护利用等开展调研协商,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助推了文化衡水建设。


夯实政协之“基”——履职能力再提升


打铁还需自身硬。


市政协着眼打基础谋长远,拿出真招实招硬招,打出一套抓队伍、带基层、强素质、树形象的“组合拳”。


健全完善制度。修订完善《关于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工作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用完善的制度保障民主监督更加有方、协商建言更加有力、凝聚共识更加有效。


创新市县政协工作。组织引导各专委会和县市区政协着眼提升履职效能,开动脑筋、创新举措,打造工作亮点,并连续两年召开全市政协工作创新推进会,总结交流经验,浓厚干事氛围。一年来,市县两级政协在提升党建质量、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协商实效、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富有政协特色的创新履职成果,进一步活跃了全市政协工作,增强了政协工作的影响力、战斗力。


抓好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学习培训,组织参加全国和省市分级分类轮训,举办两期政协委员暨政协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优化委员服务管理,完善委员履职档案、履职情况统计,加强情况通报和信息反馈,开展优秀提案、优秀委员评选活动,有效激发委员履职动力和工作热情。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树立鲜明导向,深化末端落实,弘扬优良作风,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机关履职效能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扬帆起航自奋楫,不负韶华更向前。新的一年,市政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奋发的精神,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谋与思、为提升百姓生活水平鼓与呼,为助力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