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走过2023】① “种花宣讲团”让花开千万家
核心提示
时光荏苒,2023年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回望衡水走过的这一年,我们可以欣喜地感受到,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四个闯出一条新路”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现代化建设18个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衡水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着争先进位、勇闯新路的良好态势。
年终岁尾之际,衡水市委网信办、衡水日报社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走过2023》,让我们通过一个个来自基层的生动事例,感受这一年来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衡水大地落地生花的火热实践,感受每一个幸福场景,铭记每一个难忘瞬间,豪情满怀、充满信心地迈向崭新的2024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桃城区中华大街街道,听一听“种花宣讲团”的故事→
桃城区中华大街街道:“种花宣讲团”让花开千万家
点击观看短视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相关举措条条聚焦民生关切,实实在在温暖人心……”2023年10月13日,在衡水市桃城区育新社区,一场“十分钟微宣讲”如火如荼地进行。
自衡水市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以来,中华大街街道立足实际,创新宣讲形式,通过接地气、冒热气、易接受、好参与的宣讲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直抵人心”。
小故事讲大道理,理论宣讲“声声入耳”。中华大街街道成立“种花宣讲团”,将宣讲主阵地从会场、报告厅搬到机关校园、社区庭院、公园广场、居民家中,打造“十分钟微宣讲”“大树下课堂”等宣讲品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百姓“茶余饭后”,把政策解读与群众身边生产生活变化结合在一起,把“书面语”转化为群众喜欢的“家常话”“小故事”,让大家在一场场“故事会”中,深刻体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此外,中华大街街道充分运用“云”资源,在宣传栏、微信群、公众号等形成宣讲攻势,同时开设“共话二十大 花开千万家”专栏每周一期,营造“人人学、时刻学”的学习氛围。
变舞台为宣讲台,理论宣讲“声声有情”。中华大街街道创新宣讲形式,改变过往“单向灌输”“我说你听”的方式,在宣讲过程中,采取歌曲、舞蹈、诗朗诵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唱出来”“演出来”“读出来”,提升宣讲的立体度、鲜活感和趣味性,在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的同时,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的热情和信念。
赛出精气神,理论宣讲“声声交织”。中华大街街道着力打造素质高、覆盖广、讲得好的基层宣讲队伍,推动基层宣讲品牌建设,举办“思想在心中 奋进新征程”基层理论宣讲比赛、“最美宣讲员”及“最美楼院长”评选活动等,将基层工作融入宣讲、用基层声音传递宣讲,以赛促学、以赛促讲,让理论宣讲“活起来”。
志愿服务践真知,理论宣讲“声入人心”。中华大街街道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时,始终坚持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为着力点,主动了解群众诉求和关切,组织志愿者开展“周末志愿行 共创文明城”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居民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同时,中华大街街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推进“红色小区”“红色物业”示范点创建,积极推动“楼门议事厅”“楼门月月谈”等社区自主品牌建设,逐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惠民政策送到广大群众心中。据中华大街街道宣传委员刘师伟介绍,截至目前,“种花宣讲团”成员已有150余人,2024年将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不断扩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手记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桃城区中华大街街道的经验和做法充分表明,要切实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扮好理论“传播者”、问题“解惑人”、实践“指导员”三重角色,才能真正做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才能让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监制:孙金燕 葛永庆
策划:郑云凤
撰稿/短视频摄制:闫海雪
实习生:张奇 殷嘉龙
实习编辑:韩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