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去《衡水日报》报到当记者时,我还不到19周岁。原本已经在故城县建国中学当了半年老师,忽然天现彩云,地冒青烟,我接到调令要去衡水日报社上班。这件可以称作“奇迹”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实在令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难以置信。
现在想来,那一年我过得有些忐忑不安,总觉得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唯恐组织上某个早晨恍然大悟,把我又“改正”成一名人民教师。读衡水师范两年间我在校园内听多了“人民教师最光荣”的口号,可是,“只要有机会,绝不当老师”——谁不是这么想的呢?
也因了1982年的晕晕乎乎,如今我实在想不起来,那一年报社是否庆祝过创刊20周年。很多年之后,我查资料才知道《衡水日报》是1962年创刊的。前些日子马红莉马大姐打电话说起此事,我一时恍惚,误说成我和《衡水日报》同岁。“什么同岁!”马大姐哈哈一笑,“报社比你大一岁,是你哥!”
我可不敢说《衡水日报》是我“哥”。我在这家当时衡水唯一的报社工作了五、六年,从很低的起点起步,以一个中专生的身份,怀着挥之不去的“学历焦虑”,采访、写作、编辑,什么都是从头学,连包饺子都是白新学(当时全报社统一叫“小白”)手把手教会的。
对我而言,《衡水日报》是青春期我命中高照的福星,是梦想起步和转折的舞台,是一所不发文凭但“精神与情感学费”高昂的特殊大学,是一条通往未知的路,是一本没有读完的书,是如今越来越远去又越来越清晰的岁月风景。
为什么要有这许多感慨?因为明天,2022年9月1日,是《衡水日报》创刊60周年纪念日。几天前我微信里找张起轩要来了1962年《衡水群众报》(后改为《衡水日报》)创刊号四个版面的图片。起轩是1980年代后期入职报社的,现在是副总编辑。他还给我看了转发老同事追忆文章到朋友圈时他加上的按语:
本报老报人姜文华同志不辞辛苦抱病采写的8月25日登在晨刊B2版的《衡水日报诞生记》一文,生动回望了本报创刊和1962年9月1日第一张报纸诞生的极为珍贵的历史往事,抚今追昔,遥想当年,恰逢国家刚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本报先贤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几代衡报人前赴后继艰苦拼搏60载的辉煌岁月,神圣的历史感油然而生!希望全市广大读者特别是我们每一位衡报人都能静下心来品读一下此文,向为本报创刊和接续奋斗的报人先贤致敬,向精心呈现本报无比珍贵历史的老报人有心人姜文华同志致敬!
他这段话写得充满激情,我读了恍然也有“神圣的历史感油然而生”之感。创刊号的四个版面我一一仔细读过,尤其第四版的副刊,尤其副刊版面底部的几则广告,读得更是兴味盎然。当时的《衡水群众报》四开四版,每星期二四六出版,定价每份二分,邮局订阅每月二角六分。那几天,德州专区京剧团正在衡水演出,剧目是“唐末故事剧”《血溅粉妆楼》和《樊梨花下山》。创刊那天衡水的天气是:白天晴,有时多云,夜间晴,偏南风二到三级,最高气温30度。广告栏里还有开往北京的火车的班次与时刻表,原来那时衡水就有火车通北京了。
副刊版的名字就叫“副刊”,大有“实话实说”的风范。其中有篇《桃城香酒》,是夸衡水老白干的:
“衡水老白干”是我省名牌酒之一,据传說,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其盛名已誉满全国。后来,于一九三四年,在巴拿马荣获了名酒金質奖章;一九四八年,又在匈牙利进行展出,因而驰名于世界各国。这种酒,甘甜味美、酒香誘人,所以在羣众中享有“桃城(衡水又名桃城)十里酒味香,醇厚甘甜好佳酿”和“到了桃城不吃酒,空在世上瞎胡走”,以及“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等声誉。……产品无色透明,芳香扑鼻,味道醇和,令人产生心悦神怡之感。“衡水老白干”酒度数高,居全国各名酒之首。具有杀菌活血之能,在医药上有一定的功用。
换到今天,这应该是广告或“软文”吧。哈哈。“到了桃城不吃酒,空在世上瞎胡走”?嗯,我戒酒多年,果然是“空在世上瞎胡走”了。
《衡水日报》,生日快乐!在思念中斟满一杯衡水老白干: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