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衡水市中医医院“河北省首届名中医”马艳东教授榜上有名,成为该批次我市首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而就在不久前,马艳东刚刚圆满完成了为期三年的第六批国家级“师带徒”任务,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层层遴选,成为“全国第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正式开启第七批国家级“师带徒”任务,可谓“双喜临门”!


马艳东教授与第六批国家级“师带徒”学生高福顺(市中医医院内分泌肾病二科主任)、赵龙辉(市五院中医骨伤科主任)。


马艳东教授坐诊


马艳东教授教学查房


据了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旨在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以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的重要载体。入选专家将根据《实施方案》要求,依托医院开展为期三年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传承团队建设、院内制剂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制度管理建设等。通过整理、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方法,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并有所创新的中医药临床骨干队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地区特色、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入选专家都是学术经验丰富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社会荣誉,临床疗效得到患者及同行公认的名老中医药专家。

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设“中医药强市”是我市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目标。如何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夯实中医药传承培育培养力量,缓解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短缺、基层人才不足等问题始终是市中医医院领导班子考虑并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为此,市中医医院按照医院“一五六+”战略部署,始终把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作为医院中心工作,以中医“师承”为主要抓手,大力开展人才梯队建设。同时,医院作为“国家第三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北省西学中培训基地”,将中医“师承”与科研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科研教学水平,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医教研复合型”医疗中心。


  医院第四批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仪式


医院中医“师带徒”出师仪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医疗卫生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积极谋划和搭建京津冀医疗协作平台。其中,市中医医院借力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积极对接“京津”大医院,承接“京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转移工作。现已建成5个首都国医名师传承工作站衡水分站和1个“岐黄学者”传承工作站衡水分站。并不断创新中医“师承”模式,实施国家、省、市、院、京衡医联体五级“师带徒”,加强过程管理,确保跟师实效。选配多批次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或基层优秀中医人才培养对象作为学术继承人,采取中医“师承”方式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名师带徒”强化培养管理,打造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才、高质量中医药传承人才、高成长性青年骨干人才。并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发扬与提升医院专科建设、临床能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制剂研发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宝贵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目前,市中医医院通过各级各类“师带徒”,共培养继承人60余名。医院在中医药传承、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展现出提质加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刘荣顺(右一)与望京医院来院挂职副院长张兆杰(左一),拜师“岐黄学者”朱立国(望京医院院长)


 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学科继承人拜师仪式


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衡水市中医医院团队拜师仪式


“中医是国粹,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和全国第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也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中医药的信念。中医‘师带徒’是中医历来培养人才的模式,保证了中医薪火代代相传。医院作为‘三甲’中医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重视中医‘师带徒’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优秀人才。接下来,将按照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要求,全身心投入各项建设工作之中。不辜负医院和政府的支持与期望,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团队,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马艳东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市中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围绕传承工作室建设和中医师承,形成辐射周边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坚持传承发扬“大医精诚”精神,加大中医师承、人才梯队及学科建设力度,提升科研教学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一批高层次、高质量的学科带头人才、中医药传承人才、青年骨干人才团队。把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助力“健康衡水”和我市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马艳东个人简介


马艳东,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第二批、第四批,全国第六批、第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带教国家、省、市级徒弟16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病专科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慢阻肺(咳嗽、喘证)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河北省名老中医工作室主任,衡水市中医学会原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北省中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师学会理事,《河北中医》杂志编辑等。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不忘初心,秉承大医精诚,仁德为先。40年来努力学习,勤耕不辍。擅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风湿免疫系统疾病,遣方用药有个人之特长。通过40余年临床,逐渐形成了自己“首重阳气,以运为机,以通为法,以风为使,以畅为贞”的学术思想。认为,万病皆因滞,治之必以通。临床多从脏腑辨证入手,以气机病、气化病、气机气化合病(个人经验)为辨治纲领。该纲领使临床错综复杂的症候和处方用药变得简单而明晰。对慢性病、疑难病从浊病/浊证论治。首先提出了“痰湿瘀三气杂至合而为浊,以痰气盛者为痰浊,以湿盛者为湿浊,以瘀气盛者为瘀浊”的病理新概念。治疗法则:虚者补益五脏,化浊通络;实者通经开窍,搜络剔浊。这一观点的提出,为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又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马艳东教授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部级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齐刺温针肩内俞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主持和参与省市级医学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在研课题4项)。出版专著《医论刍言》1部,参编著作10部:《李英杰医案》《男女百病验方》《中医药科普诗词》《中华效方汇海》《小吃大补》《当代名老中医养生宝鉴》《当代名中医成才之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荟萃》《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等。在省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如《李英杰万病崇脾治论》《李英杰论治消化病思辨特点》《从公共卫生角度认识中医治未病》《浅议“浊”和“浊病”》等。先后荣获30余项医学科研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获市政府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