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冀州区西王镇东罗口村的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暖意融融。浓翠欲滴的绿叶掩映下,一排排紫油油的长茄挂满枝头,个个形态饱满,煞是喜人。



“阳光好的时候,茄子长势比较好,每天的采摘量很大。”负责基地管理的村民韩日寿钻进棚里,没多久就摘了满满一箱。


“这些黑长茄是我们跟北京新发地的‘茄子大王’李军合作种的,今天装满车,明天就能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销路根本不用愁!”韩日寿告诉记者,借助“果蔬进京”的东风,去年,东罗口村与北京新发地集团“生菜大王”“茄子大王”“西葫芦大王”等多名蔬菜经销商合作成立了京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占地5000多亩的北京新发地果蔬驿站示范园区。其中,黑长茄种植园区占地500亩,一期10个温室大棚以及配套的冷库和分拣中心已经建成投用。



“因为咱们的蔬菜是要进北京市场的,浇水施肥、整枝打叶、结果采摘,每一个环节都得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来。就拿温度和湿度来说,光照少、气温低就会导致茄子生长得慢、果型不好,湿度太大就容易有病虫害,这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耐心,精细管理。”回忆起种大棚茄子的近半年经历,韩日寿如数家珍。


“为了种好大棚,新发地还帮我们聘请了山东寿光的技术员常驻村里,一旦出现病虫害等问题,技术员会手把手地指导,俺们只管种菜数钱就行了。”韩日寿说,“从去年8月下旬定植到11月进入成熟期,这10个棚差不多一星期摘一茬,到春节前已经往北京新发地发了17车,总共22万斤。按照平均2元一斤的收购价,毛收入就有40多万哩!”韩日寿一边将摘下来的茄子分拣、装箱,一边兴奋地给记者算起了账。



在一旁忙碌的村民高会暖接过话茬,也算了一笔账:“咱这茄子种得好,不愁卖!家里的两亩多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了,每年有2000多元的土地流转金,到园区打工,一个月工资还有1800元,再加上分红,比俺自个种地好多了。”像高会暖一样,东罗口村有3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蔬菜大棚里种出了满眼收获的“好年景”。


人勤春来早,韩日寿指着茄子大棚对面的一片空地告诉记者,开春后还会陆续种植100亩圆生菜、再新建15个黑长茄温室大棚……未来,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30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也将建成集分拣包装区、冷藏储存区、生鲜加工区为一体的仓储加工中心,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