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责任扛在肩上 把群众放在心中
——“我为群众办实事”首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仲冬时节,室外呵气成霜;室内暖意融融。
12月10日,“我为群众办实事”首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交警支队专场)在市政综合楼二楼会堂举行。来自市交警支队的5名优秀代表依次作报告,展示我市交管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成果。本次报告会采用网络视频直播形式召开,直播期间,来自全市各行各业近70万人围观评论。
“什么叫为民服务办实事?我觉得就是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为老百姓们提供一个畅通、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而且必须做好的大事、实事!”从军16年、从警16年的孙全江在报告台上铿锵有力地发出铮铮誓言,台下掌声雷动。
“能给群众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就是我最大的价值体现。”11月26日二中放假时,在大庆路新桥北街口,有一坐车男子突发心脏病晕过去了,该男子爱人看到孙全江和他的同事们后跑过来大呼“救命”。孙全江迅速与队员孙世超一同把患病男子抬入车中,另一名队员李显洋警车开道,以最快速度送到哈院,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现该男子下了两个支架,己痊愈出院。据不完全统计,像这样的突发事件,孙全江和他的同事们每个月都要遇到十五六次。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交警工作的根本标准,是我市交警支队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基因。虽然,他们只是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犹如漫天繁星当中的一颗,但是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忠诚,选择了将心系于人民,树立为民用警的坚定志向。
“我是一名交警,也是一名有着二十三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给衡水百姓筑起一道交通安全的千里长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机动大队二级警长李东华多年来在打击“百吨王”等严重违法超载超限运输货运车辆过程中与违法司机斗智斗勇,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同事们每天驾驶警车上路巡查时,始终处于‘跟踪人’的监视之下,那些原本在路上行驶的‘百吨王’得到消息,就像一阵风一样不见了,有的躲进了专门设置的藏匿点,有的转到了隐蔽的乡间小路。对于这一切,我们早就心知肚明,没有停下巡查的脚步,依然在‘跟踪人’的目光中完成了巡查。巡查结束,警车驶回支队后,我们驾驶着民用车辆悄悄出发,避开监视,按照既定计划,在339国道大齐村附近聚齐,此地转弯地形会迫使百吨王们降速,警车封锁关键路口展开拦截。口袋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当违法车辆大摇大摆开进口袋的时候,他们才明白什么叫做瞒天过海、请君入瓮。”李东华在报告中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执法案例。开展百吨王整治工作以来,机动大队最高纪录是一晚查获“百吨王”70辆。
多年来,经过大力整治,现在衡水市区及周边地区的“马路杀手”数量已经大幅下降。李东华表示,作为一名交警,我们永远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头上的警徽,心中的职责都时刻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我代表所有的交警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我们在,平安就在!
台上的故事,于朴素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地打动着会场的每一个人,同时也深刻地揭示出一个永恒的道理:人民警察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植根于人民、成长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感动和激励常在,激情与力量交融。报告会上还有15年如一日坚守基层一线,守卫群众安全的衡水市道德模范、辅警刘洪永;一心为民、敢于担当,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奉献的财务装备科科长白淑洁;不遗余力治理“三圈”乱象还路于民的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魏子默……虽然来自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经历,但他们都拥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体现着一种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忠诚铸就信念、使命催生担当、无私彰显无畏。
“哈院北门是车辆进入医院的重要通道,以往车辆在此地排队、聚集,占据了人民路机动车道,导致了道路拥堵,针对此情况,我们加强调研,认真梳理总结,延长了入院通道,形成了车辆进入医院的微循环,从根本上解决了道路拥堵问题......”报告会上,通过视频连线,与会人员近距离看到了人民路前进大街岗、人民路红旗大街岗、和平路中华大街岗三位岗长扎根一线、服务群众的风采,也看到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带来的便利,更看到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真实故事,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誓言,映照出深厚的人民情怀,给人以深刻的行动启示。掌声、泪水、感悟……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会,为与会人员留下了悠长的心灵回响。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激励、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是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往深里抓、往实里做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今天听了优秀代表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深受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为民情怀运用到工作中,像他们那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