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的母亲


一个普通的山区,一个普通的村庄,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在抗日战争年代,她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证明了人民的伟大,她就是戎冠秀。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她救助了无数受伤的八路军。



《戎冠秀护理八路军伤员》照片。资料图


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她母爱的光辉,是在西柏坡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当时被一幅《戎冠秀护理八路军伤员》的照片所吸引。在那张老照片上,她用左肩支撑着一个伤员的身体,右手在喂伤员吃饭,她的眼角满含着慈爱……


回来后,我开始认真研究有关戎冠秀的文字和影像资料,草拟采访提纲。我把采访对象锁定为戎奶奶的孙女李秀玲,这次的采访更直接,内容也更丰富,她讲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李秀玲说:“奶奶照料伤员非常细心,有的伤员伤势严重,连吃饭都难以咽食,她就把窝窝头用嘴嚼烂,口对口的喂给伤员。”天气冷了,戎冠秀就把闺女过冬的棉袄撕开,把重伤员负伤的双脚紧紧地裹起来。炎热的夏夜,戎冠秀忍着蚊虫叮咬,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纳鞋底,做军鞋。指头肚上磨出了嫩肉,鲜血直滴。日子久了手掌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寒冷的冬天,她为伤员洗涮绷带,手上冻裂的口子一道又一道。


在采访中我深深感到,子弟兵和“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关系就是这样密切。同时令我十分感动的是,戎奶奶的家国情怀是那样博大而厚重,她的三个子女都是爱国拥军的好党员,小儿子在朝鲜战场牺牲后,她又先后送4个孙子、1个外孙和1个外孙女参军,报效国家。



戎冠秀做饭招待拉练部队。资料图


李秀玲说:“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她特别谦虚,在抗战时拥军支前、救护伤员的故事,从来不主动讲给我听。”有关戎奶奶的一些事迹,都是李秀玲长大后看到相关报道后并向奶奶请教时了解到的。


李秀玲现在珍藏着七八本讲述奶奶故事的书,其中1948年出版的木刻连环画上还配着著名抗战诗人田间的长诗——“我唱晋察冀,山红水又清,山是那么红,水是那么清。好老人叫啥?名叫戎冠秀。”


这首《戎冠秀赞歌》,在这些朴实的诗句中,饱含着人民对“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赞美和爱戴。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平山支前民谣”既印证着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我们也应该传承“戎冠秀精神”,忠贞爱国、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