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的荒漠里,一朵硕大的“蘑菇云”直上九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当年现场参与原子弹爆炸工作的退役老兵张振华,听他讲述5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感悟那种深沉而伟大的爱国情怀。



张振华是阜城县阜城镇人,今年79岁,是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初次面对记者采访,张振华显得有些拘谨,当记者提出先谈一谈他是怎么去新疆当兵时,他一下子从容了许多,打开了话匣子。


“1963年,俺那时21岁,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被招进北京某部队,成为一名防化兵。”张振华介绍,1964年5月,他所在的营被告知要去执行“秘密”任务,他和战友们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到新疆核试验基地。到了基地后,他们才知道所要执行的这项任务是参与到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工作中。


1964年10月16日,是张振华永生难忘的一天。当天下午3时,天空中电光一闪,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轰隆隆地如雷般从头顶滚过,“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他看到远处地平线上火球跃起,慢慢升上高空并向外膨胀,缓缓地变成了一团“蘑菇云”,非常激动。当接到去执行任务的命令后,张振华驾驶着吉普车载着3位战友,拿着监测仪器向指定地点进发,他们要测量原子弹爆炸后的辐射范围等数据。“那朵‘云’太漂亮了,是俺这辈子见过最好看的!俺亲眼见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那次任务,开心、激动、自豪!”时至今日,张振华回忆起当年爆炸的场景,仍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张振华卧室的收纳柜里,珍藏着一个“立功证”,红色封皮有些破损掉色,内页纸张也泛了黄,距今已有50多年。“那次因出色完成了任务,俺荣立了三等功,这是组织对俺工作的认可。随后,俺便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1965年10月成为了一名党员。”张振华说,当时参加第一次核试验的同志们,大多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大家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新疆核试验基地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一年四季大风不断,飞沙走石,扬尘遮天,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而夏季地表温度又高达五六十度。斗风沙、抗严寒、战高温、啃咸菜、喝盐水……战士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异常艰辛的,常人根本无法想象。张振华回忆,在部队时,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使劲抹几把脸,把脸上一层厚厚的沙子抹掉。每天训练回去,帐篷里、床上都有一层沙子。“因为原来一直生活在平原地区,初到那里时,特别不习惯那漫天的风沙,一出帐篷,沙子就往嘴里、眼里钻,脸上经常一层层的脱皮。”张振华说。


第一排右一张振华


实战演练时,由于工作需要,张振华和战友们都要穿戴上防护衣、帽、鞋和防毒面具等,冒着扑面而来的灼热气浪,冲入高温的爆炸区,快速取样和测试各种数据。“俺们一般都是下午1点左右开始训练,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那时条件有限,俺们穿着胶制的防护衣,根本不透气,在50多度的地表温度下,一训练就是近两个小时。”张振华回忆说,训练完后,每个人的防护衣里都能倒出很多汗水。回到营地,在帐篷里挖的坑中泡个凉水澡,是最舒服不过的事了。


“饥餐砂砾饭,渴饮苦水浆。”这,是著名军事家张爱萍对战斗在戈壁滩上军人饮食的生动写照。戈壁滩的水很紧张,而且碱性大,在那生活的战士经常闹肚子,而且一出汗马上就蒸发,盐分留在身上,像一层白沙子一样。“平时吃饭,都得就着沙子吃。睡觉时,床上的沙子抖也抖不完,真的就是硌着沙子石子睡。”张振华说。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张振华和战友们都干劲很足。“那时大家把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劲儿往一处使,为了祖国,做什么都愿意。”张振华介绍,核试验基地不仅进行了原子弹试验,还进行了氢弹、热核材料等试验,他最高兴的事就是每次听到“导弹运行正常”的播报。


1963年到北京参军,1964年来到新疆,1968年退役回乡,张振华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在部队服役的5年时间里,张振华只回过一次家,由于涉密需要,他也很少与家人通过书信互报平安。光荣退役后,张振华回到阜城老家,先是被分配在码头机械厂,后来调到阜城县招待所,最后在阜城县土产公司上班,直至退休,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发展贡献着力量。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永生难忘!”“别人能忘了10月16日,但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时隔56年,那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依旧让人热泪盈眶……”这是2020年10月16日,张振华和战友们在微信群中畅谈的内容。每年10月16日,他们都会在战友群里回忆那刻骨铭心的一天。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畅聊着当年的往事,拉近着彼此的距离,


读书、看报、旅游……退休后,张振华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政府对退役军人真不错,俺不仅有退休工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还经常来看俺,现在俺的生活可以说是衣食无忧。”采访结束时,张振华心满意足地说。多年来,张振华用汗水和心血,践行了一位军人对祖国的承诺,用行动和担当,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