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荣获淮海战役纪念章;1949年4月,荣获渡江战役纪念章;1950年荣获华北解放奖章;1951年,荣获全国政协奖章;1952年,荣获抗美援朝军功章;1955年,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解放勋章……翻开武强县老党员刘继魁的功劳簿,眼前的一枚枚勋章让人肃然起敬。


“国仇家恨冲心脑,志愿参军思仇报……全国人民都解放,国强家兴威自高。”虽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老人每天都收看新闻,关心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兴之所至,老人还会写诗抒发内心的感受。回忆起当年战火连天的岁月和浴血奋战的经历,刘继魁感慨万千。


刘继魁,1930年2月出生于山东,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5年7月到武强县兵役局(现武强县人民武装部)工作,1958年转业落户武强,1990年3月离休。


1956年在武强县人武部工作期间照片


1942年,12岁的刘继魁跟随母亲逃荒到了德州,一家人四处讨饭。为了活下去,刘继魁亲眼看见母亲含泪把最小的妹妹送了人,而他也在这一年被人卖到了日军控制的山东华丰煤矿下井挖煤。井下暗无天日,刘继魁在井下挖煤三年多,基本见不着太阳,住在窝棚里,每天的伙食就是四个窝头。当时,日本人控制着煤矿,中国工人挨打受骂是常事。“有一天我又累又困在井下睡着了,被运煤的小火车轧伤了脚趾,多亏好心的工友照顾我。”工友的恩情是刘继魁在艰难岁月中汲取的唯一一点温暖。


1945年秋后,年仅15岁的刘继魁和20多位工友逃离煤矿报名参军,在山东一师二旅五团四连当了一名战士,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1947年1月,刘继魁参加了鲁南战役。在解放卞庄的战斗中,刘继魁冲锋在前,导致头部和腰部受伤,生命一度垂危。“是我的战友们抬着我行军二百多里,把我送到医院,才救回我一条命。”


离休后在天津与老同事老战友合影


在医院养伤期间,刘继魁与伤友藏松年结识。藏松年文化水平高,刘继魁主动跟他学识字。“当时也没有书本,军歌歌词就成了我的教材,我也非常乐意学。”出院之后,刘继魁自己买了字典边查边学,走上了自学文化的道路。


1948年,刘继魁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立下了“志愿为解放全中国而奋斗,不惜献出生命”的誓言。后来淮海战役打响,师首长把刘继魁留在师部警卫排,他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参加总攻战事。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刘继魁随部队乘油筏子过江,连续战斗行军,急行军一百七十余里追歼敌人。1949年5月14日部队攻进了上海,当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刘继魁随三野九兵团入朝作战。11月的朝鲜,天气已到了零下30多摄氏度,“部队从上海到通化,换装4个小时,然后过江直插东线,接连打了数个昼夜,围歼了美陆战一师、步兵七师,取得了二次战役的胜利。后续部队接连打了三次、四次战役,一直打到三八线以南,迫使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不承认大势已去。”说到这里,已经90多岁的老人神情振奋,眼睛闪着光,仿佛当年的情景就在眼前,而他也还是那个扛着枪勇敢向前的战士……


因为在朝鲜战争荣立二等功,1952年12月从朝鲜回国不久,刘继魁被师部选送去石家庄第九步校学习。因为参加战斗时留下伤病,他的学习受到了影响,不得已离开一线作战部队,被河北省军区派遣到武强县兵役局兵役科任助理员。1958年转业后,刘继魁正式落户武强,历任武强县小范乡民兵队长、县民政科副科长、民政局局长、卫生局局长、人事局局长等职,直至1990年离休。


1999年,在劳人局住宅门口生日留念


“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爱好和平,但是我们不怕战争,如今我们国富民强、武器先进,如果祖国有需要我依然愿意冲锋在前,我们共产党不惧怕任何来犯之敌!”刘继奎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