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通常是集体创作,画师设计样稿,刻版师镌刻画版,印刷师印刷。武强有位木版年画女艺人辛艳君既能画又能刻还能印,此般“全才”在武强县甚至全国都凤毛麟角。


拜师学艺练就硬本领


今年46岁的辛艳君生长在年画之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滋养和丰盈着她的内心。“我从小喜欢画画,高中上了美术班,还学过两年内画。”对色彩和线条的执着和痴迷,催生着辛艳君与武强年画的一世情缘。


而立之年,辛艳君凭着绘画专长师从于武强年画博物馆第一任馆长齐建民和武强画社社长吴兴伟学习年画绘稿。与其他绘画体裁不同,武强年画讲究构图饱满,因为木版年画全靠手工印刷,画版上若有大片空间,便会塌纸沾污画面。为了打磨绘稿,辛艳君废寝忘食,潜心钻研,“第一个画稿前前后后改了4遍,师父才点头认可。”


2006年,辛艳君开了一家“天艺斋”淘宝店,专卖武强木版年画,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客户的需求也多种多样。“有人专门要刻版,因为货源紧张,我决定自己学。”当时,武强县几乎没有女性学习刻版,可辛艳君笃定,自己一定能行。


她辗转找到国家级非遗武强年画传承人马习钦先生,一心学习木版年画刻版技术。为了寻找合适的刻版木材,她三番五次驱车前往沧州,从当地农户手里收木头。刻刀不离手的日子里,辛艳君纤细的手上不知磨了多少水泡,直到长了厚厚的老茧才把功夫练到家。


辛艳君深知,武强年画讲究刚柔并济,委婉顿挫的细线条是最大的挑战。“五官、发丝、胡须处最考究,有时候1厘米宽的空间内要刻出12根线。对刻版人来说,是考验更是乐趣。”


守得住清苦、耐着住寂寞,才能学到真功夫。辛艳君苦中作乐,越学越着迷,“每天坐十几个小时,腰酸背疼,还舍不得放下刻刀。”足足3年时间,辛艳君才感觉自己的刻版技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绘、刻都学会了,不差印刷这一项了。”好学的辛艳君离武强年画“全才”女艺人只有一步之遥。不过,学习印刷也并非易事。武强年画印刷先印墨线,然后印套色,由浅色到深色,要求套色准确,不秃、不污、四角齐全,颜色鲜艳。成百上千张印下来,辛艳君才摸清了门路。


历经十余年潜心研习,辛艳君习得了武强木版年画绘、刻、印技艺,在武强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技艺成熟 名声大噪



辛艳君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武强年画研究会理事,天津杨柳青汇文斋画社特聘画家,荣获2018年度河北省“燕赵文化之星”称号,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美术展览,屡获大奖。


她为天津杨柳青汇文斋画社、山东杨家埠、山西新绛、武强年画社、武强年画博物馆等国内著名木版年画产地,刻制、印刷了一大批木版年画作品,还应邀为著名的北京798艺术区、琉璃厂绘刻印制了大量的木刻水印作品,得到高度肯定。


在众多作品中,耗时4个月才制作完成的一幅《升官图》是辛艳君的得意之作。“这块刻版上有1400个字,最大的2厘米见方,最小的不到5毫米见方。后来,这张刻版被收藏到香港一家博物馆。”


一幅幅出类拔萃的作品让辛艳君名声大噪。山东杨家埠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献礼,要创作刻印一百套重大历史事件木版年画作品。由于对作品的制作要求极为严苛,主办方在全国广选刻版高手,辛艳君脱颖而出,成了首批被选中的艺人。她先后高质量高水平地刻制完成了《卫星上天》《尼克松访华》《潍县战役》《平津战役》等30多套木版年画作品,受到山东主办方的高度赞扬。


还有一次让武强年画技艺扬名世界的经历,是辛艳君最为自豪的。“天津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找到我,希望刻印泾阳茯茶包装标识,参加一个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级包装大赛,还派了学生全程录制我的创作过程。”大赛现场,辛艳君这位中国女艺人的镜头亮相英国,世界瞩目,她印制的作品还获得银奖,让武强年画技艺扬名世界。


传承非遗 重任在肩



随着网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辛艳君于2010年在武强县城开起了一家实体店,从此,线上线下齐开花。“如今,国内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国际业务也有,最远一次发货到新西兰。”辛艳君开心地说,“我想让武强年画火起来,活起来。”她感慨,如今这种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市场有点萎缩,很多年轻人守不住清苦,常常在学习中半途而废。每每看到网上有年轻人喜欢收藏武强年画,辛艳君都特别欣慰,她十分乐于和这些年轻人分享有关年画的一切。“不管谁愿意学,我都毫不保留地教。”在辛艳君心里,传承武强年画是她毕生的使命。


近年来,她作为武强年画艺人经常参与到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中,致力传承武强年画,让这项古老的民间工艺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