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月白鲳、二月生蚝、三月龙虾、九月十月吃螃蟹……”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螃蟹最是肥美的时节。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看到个大金黄的螃蟹,激动的泪水忍不住从嘴角流下来。洗净双手、端正就座,到底从脚开始嗦,还是从头开始吃?不瞒大家说,吃蟹可是个技术活儿。


螃蟹美味且营养


农历九月的雄蟹蟹膏丰盈,农历十月雌蟹黄多油满,都是大闸蟹最好吃的时候。大闸蟹备受青睐,一方面在于其不同部位味道鲜美,更重要的是其营养对身体也有一定益处。


头胸部  这是螃蟹营养的精华所在,也是味道最鲜美的地方。其中以蟹黄的营养价值最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有“海中黄金”之称。蟹膏主要成分是大量的油脂,煮熟后呈半透明状。


腹部  腹部没肉,但可以从中辨别公母。公螃蟹腹部呈三角形,母的则是椭圆形。


钳子和腿  钳子也叫“螯足”,腿也被称为“步脚”,钳子和腿上的肉相对较少,但肉质更为紧致鲜美。蟹钳比较坚硬,吃的时候可以先用小锤子敲开,再用牙签挑着吃。


中医认为,蟹有药用价值。《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能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此外,螃蟹还富含蛋白质,蛋白质中主要的氨基酸有20种,而蟹内就有10余种。


吃螃蟹的“最佳流程”


很多人走进水产品市场,看到不同价位、种类的螃蟹,就开始发懵。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份“挑选、烹调、食用”螃蟹的流程,供大家参考。


挑选


1啥样的螃蟹最新鲜?  螃蟹最好吃鲜活的。因为螃蟹自然死后,体内细菌迅速繁殖,分解蛋白质后产生毒素,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市场上,很多海蟹在捕捞后马上速冻,也可放心食用。判断螃蟹新鲜与否,要看它的“精气神儿”。那些爬行很快、张牙舞爪的螃蟹相对比较新鲜。


挑螃蟹时最好自己拿在手里,看螃蟹是自己动,还是需要抖抖才动,前者比后者更新鲜。


2海蟹和淡水蟹怎么区分?  根据生长的水域类型,可将螃蟹大致分为海蟹和淡水蟹。常见的海蟹有梭子蟹、花蟹、青蟹等,其中梭子蟹分布广、产量高,是餐桌上最常见的品种。淡水蟹细分为河蟹、江蟹、湖蟹,最有名的当属中华绒螯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闸蟹”。从营养价值上看,海蟹和淡水蟹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在脂肪酸组成上,海蟹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多一些。胆固醇含量上,淡水蟹一般高于海蟹。海蟹和淡水蟹风味不同,消费者可根据喜好选择。


烹调


1螃蟹烹调前应怎么处理?  先将螃蟹在水里“养”一会儿,使其吐出脏东西,排空肠道内容物;再用牙刷重点刷洗蟹钳、腿部,这两处往往多毛,容易藏污纳垢;一手抓住蟹钳,一手翻开蟹脐,迅速刷洗缝隙处的泥沙。


2哪种烹调方法最健康?  推荐清蒸螃蟹,既不掩盖其鲜美的原味,又不因为烹饪增加油盐的摄入。推荐做法如下:


蒸锅中加入清水,放少许葱姜和料酒;放蒸屉,将洗干净的螃蟹肚子朝上放入;先用大火,上汽后蒸5分钟,再调中火蒸15分钟;姜蒜切末,加生抽、香醋等调蘸汁,与蟹肉搭配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蒸的时间要控制好,太短的话不能充分杀菌,太长会影响口感和风味。


食用


1每次吃多少合适?  螃蟹所含蛋白质较高,过量食用容易消化不良、胃肠不适。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40~75克水产品(去壳后的重量),也就是一两只螃蟹。


吃不完的熟蟹应装入干净的容器内,密封冷藏保存,第二天必须吃完。


2搭配哪些食物比较好?  螃蟹富含蛋白质,一餐中吃了太多,同样富含蛋白质的肉类、蛋类就应减量,建议再吃些谷类和蔬菜,以保证营养均衡。


吃蟹禁忌的真真假假


每年到吃螃蟹的季节,就会有与蟹相关的各种说法来“蹭热度”,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快来看看专家的解答吧!


螃蟹不适合痛风和高尿酸的人吃吗?基本正确。


水产品尿酸含量较高,蟹黄之类的更要小心。所以痛风的人不至于一口都不能吃,但肯定不能贪吃。


螃蟹“寒凉”,不适合孕妇吃吗?不一定对。


所谓“寒凉”并不是孕妇不能吃的理由。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是孕妇是否此前就对螃蟹消化不良,吃了容易产生不适;二是螃蟹是否状态良好,烹调适当。如果烹调不当,螃蟹容易带有致病菌,体弱孕妇要格外小心。两方面问题都没有的话,孕妇吃一只解解馋完全没问题。


螃蟹不适合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吃吗?有一定道理。


日常蛋白质消化不良、胃酸不足、容易腹泻、容易胀气的人,以及正处于过敏状态的人,吃螃蟹是要小心的。有胃炎、肠炎、消化道溃疡、肝胆疾病等问题的人也应当小心,不可贪吃。


不能吃醉螃蟹、生螃蟹、不新鲜的螃蟹吗?正确。


水产品体内有大量微生物存在,而且污染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细菌的比例很高,甚至带有多种寄生虫,必须经过有效的加热杀菌处理才能保证食用安全。


编辑:刘燕


来源:生命时报
原标题:吃掉一只螃蟹总共分几步?挑、烹、吃都要“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