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衡水市冀州区垒头村积极发展春播生产,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成立种植合作社,将扶贫、开荒、增收结合起来,在土地上播种希望,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11日,在小寨乡垒头村北,20余名村民正忙着种植金银花。“抓疫情防控同时,也不能落下春播生产。”垒头村党支部书记樊广顺念叨着,这里本来是村里的荒地,如今百余亩金银花苗在春风中摇曳,种下了垒头村的希望。74岁的王占臣身有残疾,是村里的贫困户,当天他自发来到地里帮忙,分苗、踩土,做得一丝不苟,这里面有他的土地。王占臣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把地包给人家,一亩地一年也就收入百十来元,现在村里合作社流转土地,一亩地包地分三百,分红一百,一亩地纯收益达到四百元,效益大大提高,这满眼的金银花就是咱的‘聚宝盆’啊。”


2019年,垒头村党支部书记樊广顺带头成立了顺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600亩土地。土地来源一方面是从农户手里租用,在这方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村里的十几个贫困户。一些偏远的小地块儿,不利于集中种植,一般情况下,合作社是不收的,但对于村里的贫困户,樊广顺做到应收尽收,尽力为贫困户创收增加途径。合作社流转土地的另一部分来源就是村里无人种植的荒地,将它们利用起来,变废为宝。


除了出租土地获得收益,村民们还可以通过劳动获得工资。金银花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采摘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村民们到合作社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眼下种植的这些金银花,亩产能达到200-300斤,保守估计每年的亩产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看着长势喜人的金银花苗,樊广顺满怀希望。


樊广顺的“野心”不止于此,他的想法是把中药材种植作为源头,种好药材的同时,引入观光采摘,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让农民从土地里刨出更多的“金银”。


“我设想就是把这几百亩地全规划了,以打造花香垒头为起点,把村周边种上各种花,这是金银花,回头我再种一片菊花,每个季节都有采摘、观光的项目,打造乡村游,将本地的农产品、土特产都加进去,慢慢积攒人气儿,把人吸引来了,钱就来了。”


虽然疫情未过,但村民们对于来年的收成仍然充满信心。因为他们,已经在土地上种下了希望……


记者:褚凤娜 通讯员:李明 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