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来到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只见吴荣荣的身影在教室与实验室之间不停穿梭,不是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就是在前往教室授课的路上。


吴荣荣是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主任。作为衡水市首位本地培养出站的博士后,她用十七年的光阴,在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深耕不辍,推动实现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衡水是人才沃土”这句话有了滚烫的注脚。


2007年,吴荣荣带着博士帽回到家乡,成为衡水学院食品加工领域拓荒者之一。别人问她为何不留在大城市,她笑答:“衡水的企业需要技术,这里的土地能‘长’出答案。”



两年后,她一头钻进衡水老白干博士后工作站的实验室,对着老白干大曲中密密麻麻的菌群“抽丝剥茧”,成功分离出19株与老白干酒风味相关的功能菌,确定了与老白干酒典型风味相关的重要功能菌,并深入研究功能菌在老白干酒特殊酿造条件下的代谢产物,跟踪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从而优化白酒酿造工艺,获得相关成果授权发明专利4项……当酒香随着专利和论文飘出衡水,她也成为了这座城市首位本地培养出站的博士后,更是我国白酒领域的第三位博士后。吴博士“钻”的是科技,“研”的是衡水的底气!


从老白干的酒坛子到养元智汇的核桃乳罐子,吴荣荣的科研版图越铺越广。2013年,她带着团队与公司联合开展了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葛根素的分离纯化及在核桃乳中的应用研究”和河北省国际合作课题“发酵型核桃乳的发酵工艺研究”,成功开发出了强化葛根素核桃乳产品和发酵纯核桃乳产品。2014年,她又转身扎进河北澳鑫麦道啤酒制造有限公司精酿啤酒车间,带着学生们像“微生物侦探”般进行产品研发,形成菌种选育、扩培、原料配比、发酵工艺、产品质量评定等一整套成熟技术,两年内为企业新增产值842万元。有人戏称她是“跨界狂人”,她却认真摇头:“哪有什么跨界,衡水的产业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于是,河北华润面粉有限公司的老面馒头生产车间里便多了个戴眼镜的忙碌身影。吴荣荣以多来源老面面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老面发酵馒头菌群结构动态解析及特征风味形成机理研究 ”,成功研发出“既能保留麦香又能标准化生产”的老面馒头专用发酵剂,为企业实现收入760万元,并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然而,吴荣荣的脚步从未停歇……



民以食为天,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势在必行。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2021年,她与衡水市文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始关注粮食作物种质资源选育、生态循化种植模式推广,实现在不施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确保产量稳定,让老百姓吃上营养健康的食品。


十七年间,荣誉如雪片般飞来:“国家级科技特派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河北省食品安全标准专家”……诸多荣誉的背后,是衡水对人才的珍视。去年以来,“衡水引才新十四条”发布实施,从引才政策到平台建设,从工作机制到服务保障,从科研经费支持到荣誉奖补激励,衡水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他们,也必将用一项项专利、一个个项目反哺乡土,书写“人才沃土”的鲜活答案。



“当年引才政策把我接回来,现在我得把更多人才‘种’在这片沃土上。”吴荣荣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使命。她指导学生研发精酿啤酒、发酵果蔬饮料等,引领16%的衡水学院青年人才扎根本土,从事食品相关行业,为衡水食品产业人才培养持续造血。


如今,她依然穿梭于衡水的高校、企业与农田之间,白大褂上沾过酒曲、面粉和泥土。未来,她将持续致力于农业和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强市建设,为衡水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