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吃的降压药快没有了。”“延迟开学,孩子的学习用品都不够。”“家里没有鸡蛋、蔬菜了。”……最近,在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程杨村的村民微信群中,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求助信息,村干部将信息统计后,派出村民志愿者义务帮忙采购。


程杨村紧邻大广高速衡水南出口、106国道和肃临线,交通便利,流动人员较多。自疫情发生以来,村党支部紧急制定防控预案,对村庄统一消毒,发动党员深入各联系户宣传防护知识,对全村住户逐一摸排,详细登记重点人员信息和健康状况。同时,在村各个出口安排巡查人员,严格排查进出车辆和人员,劝阻群众不要走亲访友。



自2月1日,村里还成立了便民服务车队,村民有需求时,车队全程陪同或代买,有效控制了人员流动。截至2月10日,共出动车次96次,为群众办理实事162件。


程杨村是一个英雄的村庄,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1939年春天,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程杨村成立了枣强县第一支农民抗日武装——程杨抗日青年连,在多次战斗中重创日伪军。“当前疫情形式严峻,我们也要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坚决与疫情作斗争!”2月9日,村党支部决定在村中组建“抗疫先锋连”,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仅用了半天时间,便成立起由36名青年党员组成的抗疫先锋连。青年党员在工作中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冲在一线,以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线。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陆续有140余名青年村民加入,抗疫先锋连队伍不断壮大。


号召发出后,不仅青年党员踊跃报名,很多老党员也积极请缨,要求为村集体做贡献。考虑到他们年事已高,村党支部婉言谢绝了他们的请求。老党员高留柱身患重病,托家人将200元钱交到村干部手中,他说:“虽然出不了力,我也得给村里做点儿贡献!”闫焕根、李慎耕、宋同义、李石格等40多名老党员也纷纷送来资金支持防疫工作。


除此之外,全村党员群众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仅送来的消毒液、口罩、帐篷等各种物资就价值近10万元。在物资使用、发放过程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每天在村民微信群中公示,确保物资使用公开透明。


在程杨村,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党员带头活跃在志愿服务前沿,共同筑起一道守卫家园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