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故城县后野庄村:

党员变身“代购员” “跑腿”服务暖民心



“大伙儿注意啦,采买车回来了,都戴上口罩来领自己定的东西啦!记住,一定戴上口罩……”2月1日以来,除了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故城县郑口镇后野庄村的大喇叭每天下午又多了一项任务——定时喊村民来领订购的生活物品。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是村民们在村微信群里下单,由村“两委”班子组建的爱心采购队每天按需定量采购回来,在村委会门口逐一分发。这已经成了村党员干部每天必做的工作。


村委会门口的爱心采买车里,每一单商品都单独打包、整齐陈列,当天所有商品采购情况都记录在采购清单上,购物小票就放在打包袋里,村民们对号付款领取。



“鸡蛋记上了吗?今儿头晌买的都腌上了,明儿给再买五斤!”现场,一位大妈再三确认,负责记录的村干部笑着回应,“放心,记上了!”一个小伙子领到自己的商品后,一边拿出手机扫码付款,一边还不忘给分发的村干部点赞:“太仔细了,是谁的、多少东西、多少钱都记得明明白白,真是辛苦啦!”说起爱心采买车,聊起村党员干部不辞辛苦为大伙儿跑前跑后的这些天,村民们的赞美之词不绝于口。“好!方便!”“想说啥?感谢呗,这是对咱无微不至的关怀啊!”


原来,疫情发生以来,在村干部的深入宣传下,村民都深刻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自觉做到“不出门”。考虑村民生活用品的日常需求,1月31日,后野庄村“两委”班子开会成立党员干部爱心采购队,与超市对接,开启了一车跑两端、党员齐上阵的“代购”模式。


村里的党员干部当起了免费“代购员”,每天利用微信群统计村民物资需求,统一采购。入党积极分子高圆圆主动承担起每天开车外出采购、运送物资的任务。其他人则轮流上岗协助,确保村民能第一时间拿到生活必需品。几个苹果、一斤挂面,无论多少,村民的需求都被认真登记。村支书史彦明说:“登记后,逐一采购、称重、核对、打包,活儿是有点琐碎,不过大家干得很起劲。虽然人不能出门,可我们对群众的服务和关爱不能断。”


疫情挡不住亲情,更隔离不了党员干部群众心连心。仅3天,爱心采购队就为后野村村民采购物资42单,价值2600余元。第3天,前野庄村党员干部也加入“代购”行列,借助“爱心采买车”为村民采购回近800元物资。


本报记者焦明瑞 通讯员王皎

编辑:张颖 崔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