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确切地说是“水饺”,家乡极普通的食品,隔三差五人们短不了吃,很简单。虽说简单,在不同的场合又非同寻常,从初一的饺子到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从婚礼上的“合婚饺子”到宴席上的主食,无一不与喜庆有关。民间招待贵客或远方来宾,要推荐一种既体面又风味独特的小吃,非水饺莫属。

老辈里包饺子、吃饺子被赋予许多含义,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称呼。三十晚上的饺子被称之为“团圆饺子”,出门在外的人们都要在头三十晚上赶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全家老小团坐在一起吃饺子庆团圆。大年初一的饺子叫“喜庆饺子”,预先在前一天就得包好,又称“隔年饺子”。俗话说:“五更里吃饺子,没外人”。食用前,分出少许祭祖、敬佛,祈求祖先和神灵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福禄喜庆,人寿年丰;接下来欢天喜地吃饺子过年,这也是喜庆饺子最为尊贵的时刻。正月初五吃的饺子,叫“破五饺子”,也就是说这一天过后,农民开始备耕活动,上班的人们则准备工作了。正月十二这一天包饺子,被称为“捏老鼠嘴儿”,有的地方叫“捏老鼠眼”或“挤老鼠肚”。正月二十五衡水有打囤的习俗,期盼来年五谷丰登,这一天吃的饺子称“丰收饺子”。二月二龙头,吃饺子叫吃“龙鳞”;另有“二月二,龙抬头,金子银子往家流”这一天吃饺子又有“进元宝”之说。

现在,饺子更是富有新意了,在饺子上印字,您听说过没?“合婚饺子”印上“囍”字;给老人祝寿印上“夀”字,这种饺子被通称为“喜寿饺子”。虽说衡水给老人祝寿不兴吃饺子,可饺子上印了“夀”字,就非比寻常了,在这喜庆的时刻,把带着美好祝愿的饺子敬献给老人,让老人又惊又喜又爱吃,何乐而不为呢?

家乡人包饺子极讲究,节日喜庆饺子、婚礼饺子不能煮破,年长的人更是忌讳,会起个大早精心准备。包饺子先调馅,后和面儿。饶阳民间流传着一首民歌叫《调馅儿》:“葱丝儿、姜丝儿、牛肉丝儿,芝麻香油调馅子儿,真哈咯好滋味儿。”饺子馅料丰富之极,猪肉、羊肉、牛肉、鱼肉、鸡蛋、虾仁、韭菜、茴香、西葫芦等,新鲜肉类、时令蔬菜均可做馅,要是细算得有几百种,常吃的馅也有二十多种。别的不提,就说韭菜猪肉饺子的做法,选肥七瘦三的新鲜猪肉洗净剁碎,加姜末、料酒、酱油(或面酱)、鸡精、饺子调味粉(十三香)、纯正小磨香油顺时针搅拌成泥;韭菜择好,洗净,控干水分,切碎,放到肉馅中,搅匀,待韭菜裹满油,最后放盐,这样不容易出汤,待用。用饺子粉,算计着有多少馅和多少面,一般女主人会掌握得恰到好处,馅完面不剩。和面需软硬适中,揉好,饧15分钟,搓条,做成饺子剂子,擀成圆形片,放上馅料,包成半月状或者挤成元宝状,那就随您的意了,怎么包都好看。

家乡女子大多是包饺子的能手,家里来了客人,她们调馅、和面、擀皮、包馅一系列的旋律富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叮叮咚咚,声音十分好听。赶上喜庆日子,家里人多,大家会一起动手包饺子,那热烈的气氛会感染每一个人。

锅开下饺子,用勺子或笊篱轻轻推动,不一会儿肚大腰圆的水饺便摩肩接踵地漂浮在锅中,氤氲的香气如雾般不断地从厨房中飘出,往锅里打上两次凉水,煮上五六分钟就熟了。饺子端上桌,热气腾腾,大家的脸有一瞬被映在水汽里,熏香般滋润好看。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碗,碗里是用小磨香油调拌的饺子醋,把饺子往醋里一滚,咬一口,醇香无比,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温润。怪不得老衡水那句童谣说:“好看不过嫂子,好吃不过饺子”。


作者:丁一冉

编辑: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