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成绩单”!近日,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开行量再创新高:截至10月中旬,已累计到发中欧班列866列,超过去年全年839列的开行总量,国际物流“黄金通道”效能持续增强。不断壮大的“钢铁驼队”,让我们见证着一个不一样的开放高地、希望河北。

数量从“少”到“多”,展现外贸持续向好之变。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重要物流通道,其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地区对外贸易的活跃程度。作为河北省中欧班列开行的龙头,石家庄国际陆港不断跑出提质增量加速度:从运营初期每月1列到如今每天3至4列,从2018至2019两年不足30列到如今频刷纪录,业务辐射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货值近100亿元,“钢铁驼队”正以铿锵步伐驰骋新丝路,为河北外贸稳定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货品从“有”到“优”,折射产业转型升级之变。回顾中欧班列开行初期,河北出口商品大多以服装、家具等传统产品为主。如今,机械设备、汽车配件、光伏组件、生物医药等“新国货”正成为班列上的“常客”,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显著提升。这不仅是简单的货物品类更替,更说明河北的产业在升级,产品竞争力在增强。这种结构的变化,不仅赋予了中欧班列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让“河北制造”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更具活力。
开行从“通”到“融”,反映物流高效协同之变。跨境运输环节多、流程复杂。如果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其价值将大打折扣。近年来,石家庄国际陆港通过优化线路规划、简化通关流程、创新联运模式,不断提升班列开行效率。比如,班列抵达口岸后可直接编组发车,企业无需另行申报和办理转关手续,运输时间缩短1至2天,不仅时效大幅提升,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持续优化的服务“软实力”,与提质升级的产品“硬实力”,共同构成了河北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贸易从“往”到“来”,彰显区域紧密合作之变。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贸易通道,必然是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2025年上半年,石家庄国际陆港去程班列206列,回程班列367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质板材、锌锭、钾肥、饲用小麦粉等产品搭乘中欧班列,便捷地进入河北并走向国内市场。这标志着早期“重去轻回”的困境成为历史,“有来有往”的良性循环成为常态。去时琳琅满目,回时满载而归,河北“钢铁驼队”正在构建一个动态平衡的贸易生态,为区域经济稳定与繁荣带来了更多的确定性。
道路通,百业兴。站在新起点,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满载机遇与希望的“钢铁驼队”必将继续发挥交通纽带与经济引擎的重要作用,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奏响一路生花的崭新乐章!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原标题:冀时评丨不一样的中欧班列 不一样的开放之变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