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储能行业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与跃迁。136号文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曾一度引发市场对储能投资可持续性的担忧,但各省迅速跟进的容量电价政策与电力现货市场改革,为独立储能收益机制的完善铺平了道路。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与价值双轮驱动”的态势已然明朗,而果下科技凭借其“AI+储能”战略与技术积淀,成为这一变革浪潮中的标杆企业,其冲刺港股IPO的举动,更被视为储能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信号。


 


政策重构为储能行业带来了“价值发现期”。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需达1.8亿千瓦,并首次提出“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这一政策导向标志着储能价值从“成本项”转向“资产项”,其收益来源不再局限于单一渠道,而是扩展至现货套利、容量电价、辅助服务及电量交易四大领域。省级政策的跟进则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基础,如内蒙古、新疆按放电电量补偿,甘肃、山东按装机功率固定补偿,山东容量租赁模式更通过“共享储能”盘活资产,使独立储能项目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这种“固定收益+市场浮动”的盈利模型,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也倒逼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提效”,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果下科技通过“AI+储能”技术的崛起,正是对这一行业趋势的深刻回应。公司以无锡研发中心为支点,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储能热管理联合研发中心,聚焦液冷板设计、电池健康度预测等核心环节,构建全栈技术体系。其自研的“云-边-端”能源监管架构,通过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实现了储能系统从设备级控制到系统级优化的闭环管理。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果下科技研发团队的深厚积淀——近百名工程师中,核心成员平均储能行业经验超10年,覆盖电池材料、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等多领域,确保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


 


果下科技的成功,更在于其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场景化定制能力。公司针对大型储能电站、工商业用户及户用市场三大客群,推出差异化解决方案。工商业储能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满足新能源消纳、削峰填谷等多元需求。家庭储能系统则集成智能逆变、能源物联及iESS数字能源技术,构建光储充热多维系统,支持断电备用与峰谷电价套利。


为支撑全球化服务,果下科技打造了“Safe ESS”与“Hanchu iESS”双平台体系。Safe ESS平台聚焦大型储能与工商业场景,通过“端-边-云”一体化架构实现故障预测、远程控制等功能。Hanchu iESS平台则定位于家庭与分布式场景,基于物联网与AI算法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用户可通过移动端实时监控能耗,体验“指尖轻触,智慧管能”的便捷。目前,果下科技产品已出口至20余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服务的本地化网络,真正实现“产品全球化,服务智能化”。


 


冲刺港股IPO,是果下科技迈向全球储能领导者的关键一步。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技术深化、市场拓展与生态构建三大方向。技术深化方面,将加大AI算法优化、长时储能技术投入,提升系统预测能力与响应速度;在市场拓展方面,将在欧洲、非洲完善本地化服务团队;生态构建方面,将联合产业链头部企业推动技术链、供应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打造共享共融的能源生态。其未来规划清晰可见,果下科技会依托自主研发的软硬件一体化平台,完善“云-边-端”协同架构,推动储能系统在家庭、工商业、电网等场景中实现标准化运行。通过打造可复制、可运营、可盈利的智能储能解决方案,果下科技旨在成为全球能源数字化转型中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果下科技正以“AI+储能”为矛,冲刺港股IPO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储能行业智能化跃迁的缩影。从双平台服务的全球化布局,到IPO后的生态共建愿景,果下科技用行动诠释了“技术驱动价值”的深刻内涵。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数字化加速转型,果下科技有望凭借其技术积淀与全球化视野,引领行业迈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未来。这场由技术点燃的绿能革命,正以果下科技为先锋,照亮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星辰大海。

 

来源:云掌财经
原标题:政策松绑+AI赋能!果下科技冲刺港股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