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红色物业”、升级硬件设施……作为全省首个开展物业精细化管理的试点城市,衡水市积极探索破解基层物业精细化管理难题,提升物业行业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居民从有居到优居。


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区物业管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和社区的稳定和谐。长期以来,物业收费不透明、管理不规范、服务不达标等问题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痛点。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以精细化管理破解物业困局,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衡水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坚持把居民需求放在首位。物业是服务行业,不仅要做到科学规范化管理,更要聚焦居民所需所盼,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我市推行“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的“红色物业”模式,通过“菜单式”服务打造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红色便民服务站”等,提升基层治理与物业服务的融合水平,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


以制度规范破解治理乱象。物业乱象的根源在于标准模糊、监管缺位。我市发布《衡水市住宅物业服务等级规范(试行)》,让物业管理有章可循、业主维权有据可依;成立住宅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工作专班,完善维修资金申请流程,严控审计监督和施工企业监督,守好群众“钱袋子”;开展物业行业集中排查整治,规范企业物业管理和收费行为,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有规可依、规范管理,推动物业服务从“粗放生长”走向“精细运营”。


借助新技术提升服务效能。物业管理工作繁杂,运用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壁垒,用智能设备替代重复劳动,有利于实现管理降本提效与服务优化的双赢。我市推广智能阻车系统,有效防范电动自行车上楼隐患;建设智能充电桩,让居民充电更便捷;引入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线上报修、缴费等“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于细微处见真章、显温度。期待持续写好物业精细化管理这篇文章,让更多居民在舒心的家园中感受安居之乐、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