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千头万绪、难题层出不穷的社区治理现状,冀州区湖滨社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摸索并深化了“一核双网三治+共治”的工作体系,努力让文明创建落地生根、常态长效。

 

“一核”引领把方向


“一核”即坚持党建引领,将社区党委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和“战斗堡垒”,攻克一个个社区顽疾。


如何解决“楼道乱堆放杂物”这个老大难?社区党委另辟蹊径,牵头联动消防大队、住建局、综治办、物业等单位形成整治合力,在整个过程当中做好统筹安排工作。



消防员从保障自身安全及遵守法规政策出发,阐述保持楼道通畅的重要性,让居民切实将公共通道通畅放入心底;物业公司将每月15日定为“环保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废品回收工作,不仅回收价格与回收站持平,还适当让利,对些许不满斤数的按整数给予补贴;社区工作人员则像针脚穿插其中,一方面配合消防员做好消防安全指导的进一步下沉与扩散。另一方面配合物业做好环保日宣传并对物业的废品回收开展监督指导。



这一套体系建立以后,已开展联合执法20余次,覆盖10个小区,社区劝导、消防清理楼道杂物并行,保证了生命通道的畅通。党建引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于发现问题、组织协调、推动解决的每一个环节,是凝聚各方力量、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双网”覆盖治源头


“双网”,即党建网格与社区治理网格双网融合、无缝覆盖。全区划分26个居民网格,配备39名兼职网格员、26名专职网格员,同时将3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实现了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的精准匹配。



如果说每个治理单元的党组织覆盖,为后续精准发力解决难题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那么,“党建引领+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则形成了问题早发现、部门快速处置、网格员审查闭环管理。


网格员每天至少巡查包联区域一次,解决了问题发现滞后、被动应付的痛点。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摸排居民需求,精准捕捉居民需求,也挖掘出很多深层次、个性化的需求。在一次的入户中,网格员了解到孩子患有自闭症,立即响应帮扶机制,告知孩子母亲社区可以帮忙联系心理医生提供免费心理疏导。孩子母亲惊讶之余满是感激,想不到社区能够提供这种帮助,感慨社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越来越细。



运用“智慧冀州”APP,社区用信息技术为工作赋能,实现了问题从发现到处置的闭环管理。网格员发现问题后,可第一时间通过APP拍照上报至冀州区全域治理中心;中心根据问题性质,快速分派至住建局、环保局、税务局等职能部门。今年7月,天正公馆小区一楼厕所因管道设计问题出现雨后反水,经网格员通过“智慧冀州”app上报后,住建局迅速督促开发商改造管道网解决问题。据悉,该机制平均每月处理事件近百件。


“三治”融合激内力


“三治”,即自治为基、法治为纲、德治润心,刚柔相济地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自治,激发主人翁意识。如何管理19个无物业小区?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小板凳夜谈等与居民探讨,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自治方案,形成长效机制并开辟多种自治形式。比如以户为单位收取卫生费,聘请专人负责卫生清理,或轮流打扫制,促使居民自治规范化。自治,孩子们也有发言权。社区先后开展了艺术、音乐、体能班,在寒暑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来办作业培训班,回应孩子们的需求。


法治,筑牢行为底线。在文明养犬上,社区首先入户详细记录养犬家庭,建立家有宠物台账;而后,针对不文明养犬,联合区公安局开展专项宣传和劝导活动,强调依法管理的严肃性。对于屡教不改者,由公安机关依据《衡水市养犬管理条例》进行警告,树立法治权威。同时,社区提供各种便利引导依法文明养犬。



德治,培育文明风尚。社区积极开展榜样示范引领,强化德治教化功能,构建价值引领与行为示范的双重机制。通过制度化评选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文明小区社区先进典型,发挥模范公民的示范效应与价值符号的引领作用,使抽象的道德规范具象化、可感知、可遵循。


“共治”升级筑根基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湖滨社区积极探索“社工工作+志愿+社区”联动模式,通过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搭建平台,打造“三大”项目场景,实现服务精准化、项目品牌化、治理协同化,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中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老帮老”志愿服务项目,以需求清单化理清服务靶向,破解供需匹配难题;以服务专业化筑牢质量根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以劳动价值化激发参与活力,健全长效激励机制。目前,社区开展认证、卫生打扫、陪伴等服务184次,联合“社区合伙人”开展公益集市、宣传、公益服务等大型活动46次。


“儿童之家”项目,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加速打破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壁垒,提升了两者之间的黏合度。近两年,社区积极整合辖区各类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常态化、多样化活动,开展消防安全研学、公益性舞蹈课、体能课、心理辅导课等50余场次。



“欢乐湖滨、歌舞湖城”项目,依托社区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共同培育建立了7支文化队伍,涵盖戏剧表演、合唱队、舞蹈队、健身队伍、器乐队等,积极开展“情暖中秋邻里情,民族团结一家亲”“焕新生活,全民盛会”“爱我中华,欢度国庆”等大型文艺汇演,常态开展文艺演出进百场,丰富居民生活,满足居民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