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悠悠,两岸林草丰茂、水鸟翔集;永定河四季有水,蜿蜒奔涌,重现出“清波荡漾映山青”的胜景。


  从“河长制”全面落地,到“河长治”深入人心,从制度建立到机制完善,从问题整治到长效管护,白河、永定河的生态蝶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昔日“脏乱差”的河道,如今已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生态长廊;过去“水少断流”的难题,也随着系统治理和生态补水得以有效破解。两条河流的焕然新生,折射出从“有名有责”迈向“有能有效”的治理之变。碧水长流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生态理念重塑、制度创新和全民共治的时代答卷。

  织密“一张网” 守护水安澜


  按照规定,乡级河长一个月内需巡河两次,而在2025年主汛期,赤城县茨营子乡党委书记王新毅几乎天天都在巡河的路上。


  赤城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县属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纳入河北省河湖保护名录的河流就有31条,其中黑、白、红三条主要河道贯穿全境,最终汇入密云水库,年出境水量约2亿立方米,是北京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


  黑河贯穿茨营子乡13个行政村,今年受强降雨影响,该河成为防汛的主战场之一。2021年,担任乡级河长以来,王新毅天天和黑河打交道,对这条河流的情况了如指掌。2024年汛期期间,黑河水猛涨,一些安全隐患也暴露出来,王新毅一边巡河一边记录,一边总结经验、一边寻找对策。2025年开春,在他的主持下,一项项防汛工程迅速启动。

  首先是“清障”。他告诉记者,以前有不少村民在河道内占地种树,河水流量一旦增大,由于树的阻挡,不仅严重影响行洪,甚至导致河水漫过河堤,对庄稼和村庄产生威胁。面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王新毅积极上报,果断决策,最终清理了3200余棵阻水林木。同时对个别村民偷设的阻水设施,进行了及时发现及时拆除。


  其次是疏浚,他说:“受到去年山洪的影响,主河道淤泥堆积严重,尤其是大桥两侧,我们用了将近两个半月的时间,在村庄、大桥周边等点位清理了4000多米的河道淤泥,虽然工程量大,但挖深加宽的河道,极大提高了行洪能力,有效应对了今年河道流量增大的问题。”


  他还申请并整合资金,将去年洪水冲毁的部分堤坝进行维修加固,维修了近千米。

  今年汛期,遇到强降雨天气时,王新毅以“河道为家、防汛为令”,与其他河长日夜坚守在河道边。他还调度了3台钩机分别停放在三道河桥、茨营子村大桥和河口大桥边上,一旦出现河水携带树木等漂浮物下来,便及时打捞,避免桥洞堵塞、行洪不畅的问题出现。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茨营子乡安全度汛。


  赤城县境内河谷纵横,如何做到100%管护,河长制是破题之道。县水务局河长办主任周治介绍:“自河长制工作推行以来,我县建立了三级河长组织体系,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总河长,全县共设置河长460名,其中县级河长21名、乡级河长120名、村级河长319名,选聘河湖巡查员1386名,推动三级河长常态化巡河,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河湖管控单元。”


  织密河湖管护“一张网”,护好一河清水润京源。赤城县的治理实践,是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成效的缩影。


  ‌河长制主要围绕加强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执法监管任务六大核心领域‌开展工作。


  我市以治水兴水为战略引领,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级总河湖长,高位推动全市河湖长制工作。县乡村分级分段设置河湖长,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实现了河湖管护全覆盖。


  在市级“领头雁”的带领下,19个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全部担任县区级双总河湖长,形成了市县乡村“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我市通过组织培训、专项行动、清单化管理等举措,不断提升河湖长履职能力,推动全市河湖治理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


  市河湖长制办公室提早谋划,抢先部署,每年年初围绕年度工作任务印发年度河湖长制办公室工作要点,签发总河湖长令,着力推深做实年度重点工作,并及时组织召开全市河湖长制重点工作部署会,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不折不扣的完成省级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从茨营子乡黑河综合治理,到全域“河湖一张网”的高效运转,我市数千名市县乡村河湖长,近万名河湖巡查员守护住河湖“最后一公里”。


 


        打好“组合拳” 合力保清流


  “河流是一方土地、一方人民的血脉,保护好河流就是保住了根本和未来。”这是阳原县井儿沟乡上八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俊委时常对村民说的话,也是他时刻铭记于心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


  2022年,胡俊委接手上八角村河湖长工作后,深知守护好一方水域责任重大。他每日在桑干河畔踱步、沉思,一条条护河思路、举措涌上心头,并立即付诸行动。

  先制定《护河公约》,让村民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公约规定,禁止向河道、河岸、如意湖乱丢垃圾、乱排污水;严禁在河岸、湖坡私搭乱建、乱堆杂物、乱垦乱种;坚决杜绝使用电鱼等手段破坏河道生态……为让公约深入人心,他利用广播、微信群、村民代表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极大增强了群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与此同时,胡俊委还成立了护河巡查小分队,专门针对村民偷排污水、乱丢垃圾等违规现象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依照公约进行教育和处罚。他坚持定期巡查河道,合理安排巡河员每天不间断巡视,原本荒草丛生的河堤,硬是被他们踩出了一条小路。自2022年以来,他们累计整治河滩乱垦乱种24100平方米,清除河坡乱堆垃圾103吨、乱放杂物107处,拆除河渠内拦网、地笼拦水坝54处。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如今辖区内13.4公里的桑干河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道坡岸整洁美观,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我市先后出台了《张家口市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河长会议制度》《张家口市河湖清理行动工作方案》《张家口市实行湖长制工作方案》等,市人大围绕河湖管理进一步强化地方立法,先后颁布施行了《张家口市地下水管理条例》《张家口市河道和水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加快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河湖长履职更加规范,处理问题更加高效,全市地下水管理、水库河道岸线管护有法可依。


  每次巡河时候,胡俊委习惯性先打开手机APP“河掌云”,和他一样,全市河湖长都得使用手机APP“河掌云”开展巡河调研,该APP具有记录时间、问题上报、数据上传等功能。这既是对河湖长工作期间的监督,也为河湖长巡河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置提供了便利。


  为解决跨界河流管护难题,2023年以来,我市与山西省大同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共同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深化联合治理,推动三地在管河护河工作上的统一规划、调度、管理和治理,全面提升河流管理保护水平,筑牢永定河上游生态屏障。与承德市,北京市延庆区、密云区、怀柔区建立“两市三区”联防联控联建工作机制,涿鹿县与保定市涞水县建立上下游联合执法机制,统筹上下游、左右岸,为共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供机制保障。

  画好“路线图” 打造幸福河湖


  水清岸绿、百鸟翔集,置身于涿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仿佛走进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中。


  每天,太阳刚冒头,管理中心主任杨国庆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河路。他哼着歌儿,挎着相机,背着望远镜,骑着自行车,走走停停,一边巡查河道,一边观察鸟类,不知不觉中,一走就是20多公里。


  “现在巡河和以前不一样,以前重点查是不是有乱采砂石、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情况,现在湿地生态好了,鸟儿越来越多,护鸟成了主要任务之一。”他说。


  湿地公园变美的同时,来此游玩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人们在此环湖骑行、跑步、跳舞,享受着亲水乐水的愉悦和好生态带来的好日子。

  在当地人的印象中,以前河道内采砂坑遍布,生活垃圾堆积,环境问题突出,谁也不愿靠近河道。


  2016年,《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开始实施;2017年,涿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批建;2019年,桑干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始,几年来,涿鹿县打响一场又一场流域生态环境攻坚战,桑干河水生态环境明显提升。


  如今,湿地公园吸引了150多种野生鸟类来此栖息,包括黑鹳、大鸨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30种。出界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2024年提升至Ⅱ类。


  河湖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幸福工程。


  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目标,不断完善河湖长制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碧水行动”,绘就更加亮丽的水生态画卷,让每一条河都成为流动的风景、民生的福祉和绿色的未来。

  2024年,我市在原有6条省级幸福河湖的基础上,新增了22条省级幸福河湖,累计建成28条幸福河湖,居全省第一。


  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过程中,建立“多长”协调联动机制,提升河湖法治管理水平。市河湖长制办公室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司法局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律师”协调联动机制,为全市河湖管理提供司法保障。“多长”联合开展地下水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专项行动,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等诸多问题。


  赤城县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狠抓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清理整治,着力强化河湖保护。针对重难点问题,县级河长挂帅集中攻坚,县河长办组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等行动同步开展问题清理,形成工作合力。2019年以来,累计清理整治侵占破坏河湖库的“四乱”问题600余个,清理河道内垃圾、渣土13.4万立方米,拆除河道周边违建3.5万平方米,规范化整治入河排污口1处,整治遗留非法砂场36家,拆除采砂设备40台,清运废渣110万立方米,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该县河湖库“四乱”问题清理整治经验在全国推广。

  如今,赤城县依托白河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带。人民群众畅享着碧水蓝天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2024年,赤城县白河被评为“河北省幸福河湖”。(张凤燕 闫宗春 仝辉 王怡宁)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原标题:从“河长制”到“河长治”,看永定河、白河在张家口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