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金秋问礼·衡湖寻儒2025“趣”衡水湖秋季好玩计划暨第三届开渔文化嘉年华开幕式在衡水湖旅游景区马拉松广场举行。古雅仪式、文艺表演、水上婚典、研学体验与长桌宴轮番上演,本报记者兵分多路,用文字与镜头记录盛会点滴,带读者感受衡水湖渔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秋日“丰”景。




时间:8:30

地点:衡水湖马拉松广场


金秋问礼,衡湖寻儒。第三届开渔文化嘉年华开幕式现场鼓乐齐鸣。鼓手们身着红色传统服饰,手持鼓槌和大锣随着指挥者的手势挥动臂膀击打锣鼓,锣声与鼓声交织在一起,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


随后,《阿瓦欢歌》、《书简》等文艺表演轮番上演。《阿瓦欢歌》的两位表演者向天空“喷出”熊熊火焰,引得在场嘉宾和游客发出阵阵欢呼,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歌舞表演者们用他们独特的民族唱腔和鸾回凤翥的舞姿展现了衡水湖地区多元文化之彩,又让观众感受艺术之魅。


舞台之下,来自枣强县的侯女士抱着她三岁的女儿,小女孩手里举着鼓槌“笨拙”的击响了鼓手腰间的腰鼓,见此场景,鼓队成员和现场游客哈哈大笑。侯女士说:“这次活动不仅可以带着孩子品尝到鲜美的鱼类佳肴,还可以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生态之美。”


“我们将全力做优生态底色、做美湖区环境、做出特色品牌、做响文旅名片。”衡水滨湖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广宁在开幕式上致辞。这场盛会让游客共赏其渔业瑰宝与生态奇景,同时点燃旅游业的烽火,架起渔业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桥梁。




时间:9:30

地点:衡湖湾码头


开渔文化节开幕式表演落幕,记者随人流来到衡湖湾码头。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几艘游船从码头两侧波光中缓缓驶向中央——南侧游船上,新郎身着正红色喜服,头戴玄色礼帽,立于船头望向对面;另一侧船上,新娘同样身穿喜服,手持团扇半掩面容,眼波流转间藏着几分羞怯。两人身后,身着桃红色古装的侍女整齐侍立,粼粼波光映在湖面,整幅画面清雅如晕染的水墨画。


随着古典音乐响起,“大唐水上婚礼”表演正式启幕。湖面上传来悠扬的礼赞声:“滋儿新婚兮,日吉辰良;凤飞翱翔兮,情定其凰;百年好合兮,鸳鸯成双;上承天意,下合人情……”游船相向而行,待接亲相见后,新人依古礼行拜礼。随后,新郎端着托盘上前,盘中一对鸿雁昂首而立,湖面上传来高声解说:“一里为雁,自古以鸿雁为聘礼,喻新婿钟情一偶、白首不离。”新娘低头回礼的瞬间,岸边游人发出低低惊叹,纷纷感慨“浪漫竟能跨越时空”。


“今日新婿新妇,两姓联姻,缔约一堂;兴秦晋之仪,行婚典之礼……”喜庆的礼词伴着潺潺水声,为这场水上婚礼添了几分庄重。岸上游人纷纷驻足,举起手机记录这古雅场景,让衡湖湾的秋日多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浪漫记忆。




时间:10:00

地点:研学体验区


观看完水上婚礼的表演,游人们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向南五十米,来到了研学体验区域。


投壶区很快排起了长队,参与者们个个摩拳擦掌。现场,22岁的王女士屏气凝神,将手中的羽箭举起,迟迟不敢投掷,她前面的三支羽箭都没有投入壶中,在场的游客目光全都聚集在她身上,不敢发出一点声响,默默的为她加油打气。终于,羽箭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稳稳落入壶中。“中了!”现场的游客都兴奋的为她欢呼。她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说到:“投壶看着简单,实际上很考验技巧。投壶让我体验到了古代‘君子之争’的礼仪和风度。”


一声声沉闷的而厚实的撞击声从靶垛传来,来到射箭区,排队等待的游客们互相分享着拉弓和瞄准的技巧,游客们拉弓的动作略显生涩,拉弓时右肩的肌肉微微颤抖,左眼紧闭,努力将右眼、箭头和靶垛上的红心连成一条线,固定后,屏住呼吸,箭矢飞驰而出。


香囊制作区散发着阵阵药香。“香囊中包括了艾叶、桂枝和丁香三种中药,有祛湿避寒、消炎镇静等作用。”工作人员介绍完后,游客们自己动手,以手工碾磨的方式将药材磨成粉末,最后将药粉装入香囊之中。手工碾药的过程,让游人们体验到了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魅力。




上午11:00 

地点:衡湖湾码头


一场别开生面的长桌宴在衡水湖畔热闹开席。长长的餐桌沿场地有序铺开,周围坐满了热情的市民与游客。


活动现场,一口口大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锅中炖煮着鲜嫩的鱼肉,红亮的汤汁令人食欲大开,翠绿的香菜点缀其间,更添一抹诱人色彩。菜肴丰富多样,包括烧鱼杂、烧鲫鱼、烧鲢鱼块、鲜美的鱼丸汤以及河北的特色大锅菜。


“我们就是冲着开渔节来的,这里景色特别美,鱼也特别鲜,尤其是这长桌宴既有特色又好吃。”来自山西的李女士兴奋地说道,一声声赞美和感叹交错响起。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味,一边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今天开渔节的精彩节目,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


此次长桌宴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一场味觉的盛宴,更充分展现了衡水湖开渔节的独特魅力与融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