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发一株苗,秋收万穗红。


眼下,枣强县张秀屯镇1万余亩高粱陆续成熟,迎来丰收。田间地头,连片的高粱如红云铺展在广袤平原,穗粒饱满,弯腰垂首。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整齐划一的田块中往来穿梭,阵阵“突突”声里,一片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徐徐铺展。



这片望不到边的“红海”,是由河北丰田种业有限公司统一承包、集中管理的标准化高粱种植示范区。今年已是该公司在张秀屯镇规模化种植高粱的第四个年头,从最初试水千亩,到如今稳稳扎根万亩良田,企业与土地、农民之间,已结出沉甸甸的合作硕果。


走进赵子谏村的种植基地,火红的穗子在秋阳下熠熠生辉,随风起伏,宛如一片燃烧的赤浪。三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作业,一排排高粱被整齐割倒,脱粒、扬场、入仓一气呵成。金红的籽粒如雨点般倾泻而出,哗啦啦灌入农用卡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谷物清香。




“第四年了,经验更足,管理更精细。”公司总经理宋奎富站在田埂上,望着翻滚的“红色波浪”,难掩欣慰。他介绍,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整合了张秀屯镇5个村的零散地块,连片打造万亩高粱种植区,统一引进优质酿酒高粱品种红缨子、冀酿2号、兴湘粮,并采用无人机植保、智能监测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标准化管理。


“我们通过摸索模式、优化技术,今年产量和品质都上了新台阶。”宋奎富说,得益于科学轮作和精细化管护,今年高粱平均亩产预计达600斤,较去年提升近5%,籽粒饱满度和淀粉含量也更受酒企青睐。


“以前各家各户种,品种不一,管理粗放,卖不上价。”村民张成群曾是这片地的承包户之一,如今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获得稳定租金,还在基地当起了技术员,额外增收。“地还是那块地,但种法不一样了,收入也更多了!”


更让农户安心的是“订单农业”的保障。河北丰田种业与贵州、安徽、四川等地的酒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行保底价收购,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高粱每斤不低于1.8元。“种不愁、销不愁,农户心里踏实,我们也能稳定供应优质原料。”宋奎富说。


中午时分,一辆辆满载高粱的农用车排成长队,缓缓驶向镇粮食收购点。过磅、验质、结算……现场秩序井然。随着一笔笔货款到账,一张张黝黑的脸庞上,笑意愈发浓了。今年全镇高粱总产量预计可达600万斤,总产值超1080万元。


在张秀屯村,村民张金来正和几位邻居在地头捡拾收割机遗漏的零星高粱穗。“一穗也是粮,不能糟蹋。”她直起腰,望着眼前收割完毕的田地,“以前割高粱全凭一把镰刀,累得直不起腰。如今机器一过,粒粒归仓,真是省劲儿又省时!”


丰收节里话丰年。这抹秋日里的“中国红”,从零散耕种到规模经营,张秀屯镇蹚出了一条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共赢之路,一粒粒红高粱,将酿成乡村振兴的醉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