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凌晨,天尚未破晓,“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畔已涌动着丰收的气息。天津鱼商徐波踩着晨露,将刚从渔民船上收来的活蹦乱跳的花鲢一筐筐装上货车,裤脚还沾着湖岸的潮气,他忍不住念叨:“这花鲢活蹦乱跳,下锅准保新鲜!”






当日0时,随着渔民嘹亮的号子声划破夜空,343艘获准入湖捕捞的渔船划破75平方公里的湖面,为期50天的开湖捕捞正式启动。为确保捕捞安全有序,衡水滨湖新区综合执法局对所有捕捞船只统一喷码、登记,实现渔船喷码与捕捞许可证一一对应的“一船一码一证”管理。


湖面上,王家宜子村渔民李鹏飞站在颠簸的船头,黝黑的臂膀抡得像风车,一声“嘿哟!起网咯!”刚落,渔网露出水面便被银闪闪的鱼群撑得鼓鼓囊囊。“你看这品相!六七斤重的鲤鱼,还有十来斤的花鲢。”他笑意盈盈地介绍,“单这一船就值千余元,整个捕捞季能挣三四万元,稳了!”


渔民的号子、渔网的哗啦声、鱼群的扑腾声交织成丰收欢歌。有的渔船收完百米粘网,即刻在新水域下网;有的将满舱渔获分装成桶,船头小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朝阳跃出湖面时,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已有数十艘载满渔获的渔船归航,马达声里满是喜悦。




渔船刚靠岸,等候多时的市民、游客与鱼商便涌上前,岸边瞬间成了热闹集市。人们踮着脚在鱼、虾筐边细细挑选,仔细感受着鱼鳞的细腻光滑与鱼体的鲜活弹性。东湖大道鱼市同样热闹,一位大妈拎起鲤鱼对着光亮处查看鱼鳃,又按压鱼腹确认新鲜度,向摊主问道:“老板,这鲤鱼品质看着不错吧?”旁边小伙子伸手探入活水大盆,猛地捞出一条花鲢掂量着:“这条约有十斤,就选它了!”




邢台南宫来的市民举着手机追拍蹦跳的活鱼,念叨着要给家人看看这份新鲜;衡水本地居民王大姐拉着渔民讨价还价:“都是老主顾了,这筐白鲢再便宜五块呗?我给闺女捎点回去炖汤。”渔民笑着摆手:“开湖头一天的价,实在没法再让啦,您看这鱼的鲜活劲儿,绝对值!”


衡水湖全鱼宴经营者李秀巧的饭店早已接到十几桌“开湖鱼宴”订单,她麻利地挑出20多条花鲢、白鲢,装了满满两大筐。选鱼时眼疾手快的她,专挑鳞片完整、眼睛清亮、鳃丝鲜红的,还不时碰碰鱼嘴看反应是否敏捷。“市区水产店、饭店,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鱼商,还有同行,每年这时候都早早来湖边等渔获,还得抢呢!”她一边过秤一边说,“衡水湖的鱼带着清甜味,顾客就认这个味儿!回去剁成块,加些姜片炖汤,那鲜劲儿堪称一绝!”


据了解,在9月12日至10月31日的开渔期内,衡水湖旅游景区围绕“金秋问礼・衡湖寻儒”主题,结合开渔节点及国庆、中秋等重要时段,叠加夜场经济元素,打造“可观、可玩、可学、可购、可夜游”的全域文旅体验场景。各地游客在观赏打鱼、品尝鱼鲜之余,还能参与文创市集、非遗展示、长桌宴等活动,沉浸式体验兼具自然野趣与人文魅力的衡湖旅游盛宴。




随着时间推移,衡水湖畔的热闹持续蔓延,满载渔获的车辆驶向各地,将湖鲜送往更多餐桌。这场为期50天的开湖捕捞,不仅为渔民带来丰收喜悦与稳定收入,让“京津冀最美湿地”的生态馈赠惠及更广,更以独特渔家风情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活力,成为湖畔一道亮丽且充满生机的风景线,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