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衡水市武邑县武罗社区,一支由银发志愿者组成的特殊服务队正在挨家挨户慰问社区内的高龄老人。他们以“低龄助高龄、健康助失能”的互助模式,为社区养老服务注入新活力,用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实现“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的双向奔赴。
今年69岁的姚石立是服务队中的一员,上门帮高龄老人做家务已经成为他的日常。他日复一日的牵挂与陪伴,渐渐成了老人们心底最踏实的依靠。“帮老大哥老大姐做些事,不仅丰富了我的老年生活,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老有所为’并不是一句空话,我希望能够在更多的社区服务中奉献力量,为社区内的高龄老人带去关怀。”姚石立笑着说。
据了解,武罗社区位于武邑县老城区,4038名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两成,养老需求多元且分散,如何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成了社区的一大难题。在实践中,武罗社区探索出以低龄老人为主导的“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项目,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让社区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服务。
该社区立足实际,构建起“社组引领、个人响应、社区对接”的联动机制,将老年社会组织成员纳入社区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小老人”的力量,提供检修维护、打扫卫生、采买上门、心理慰藉、理疗按摩等服务。这份“老帮老”的温情,让社区养老跳出“等待服务”的框架,变成了“主动守护”的日常。
“截至目前,社区累计开展‘老帮老’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服务高龄老人198人次。”武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将持续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吸纳更多有能力的老年人加入,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推动“老帮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如今,在武罗社区,银发志愿者们用守望相助的力量,让老城区的时光慢下来、暖起来,也让“老有所依”有了更鲜活的模样。
通讯员 胡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