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紧急情况时,很多人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寻求救助,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在救护车来之前应该怎样做……而这些都是老百姓需要具备的急救健康素养。


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关键时可以拯救生命;提升公民急救健康素养,人人“会救”也“敢救”应是社会共识。只有人人学急救、提高应急救护能力,才能让社会多一分安全,也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而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当专业急救人员赶到时,常常在事发10分钟以后,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当身边人突发心脏骤停时,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拨打120,还可以比医生更快一步,抓住挽救患者生命的黄金4分钟。”衡水四院心内一科医生马高峰介绍说。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心肺复苏(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作为紧急救治措施,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马高峰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医学理论基础,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心脏介入技术的操作与研究工作,对心肺复苏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他表示心肺复苏的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快速识别:首先,要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异常。可以通过轻拍肩膀、大声呼唤来检查患者的反应。


呼叫急救:一旦确认患者需要急救,立即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并尽快获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胸外按压:将患者平卧于坚实平面上,解开衣物,暴露胸部。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只手掌重叠放于其上,双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垂直下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每次按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避免中断按压时间超过10秒。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患者气道,确保呼吸道畅通。


人工呼吸: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使胸廓隆起,并注意观察患者气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几点。在实施心肺复苏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正确地判断和操作能够大大提高成功率。胸外按压注意力度与频率,既要保证足够的按压深度,又要避免造成患者胸廓骨折。除非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否则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不要随意中断。避免过度通气,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吹气,以免造成胃胀气等并发症。”


马高峰特别强调,如果现场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尽快按照设备指示使用。AED能自动分析心律,并在需要时给予电击除颤。


“心肺复苏是一项关乎生命的技能,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


马高峰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比如溺水、心血管疾病等引起的心脏骤停中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