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中国人民从未忘记这位老朋友。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1938年,为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生不远万里,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到达晋察冀军区后,白求恩率医疗队奔走在枪林弹雨的前线,建立多处手术室和包扎所,救治了大批伤员。他还创办卫生学校,编写战地医疗教材,培养了大批医护人才;提议开办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


1939年夏,白求恩来到唐县和家庄村的一处小院。面对根据地缺医少药的困境,他誓言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唐县牛眼沟村一座简陋的小院正式成立。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抢救伤员受到感染,医治无效病逝于唐县黄石口村。


一个加拿大医生,为何在中国的战场上燃烧生命?八十多年后,记者重访昔日白求恩居住过、工作过的小院,走近那段难忘的历史。

来源:冀云
原标题:闪亮的抗战小院⑥丨小院里来了“洋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