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岁的李菊生,从北京来到秦皇岛,转眼大半年,她在秦皇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度过了一段舒适惬意的生活。“各种活动,各地朋友,日子每天都有滋有味儿。”李菊生说。作为国内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中心总经理赵辉介绍:“医疗上,除了我们自有的护理中心可以对老人进行健康体检、慢病管理,还跟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海港医院等协调开通了绿色通道,让急危重症老人能够得到及时诊治。老人们可以放心养老。”
今日的秦皇岛,生命健康产业加速汇聚成势,养老机构如繁花盛放,高端医疗资源纷至沓来,康养产业已成为驱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引擎”。
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国康秦皇岛医养康养老中心。 记者 李铎 摄
产业聚集 迸发活力
7月5日,海港区人民里社区福瑞康养老服务中心,居民沈海英正体验着一场“未来感”十足的按摩。社区负责人陈美含轻点屏幕,一台智能机器人随即启动:自动识别穴位、规划理疗轨迹——机械臂稳稳落在沈海英腹部,开始精准施力。不一会儿,沈海英便在舒适中安然入睡。“这是射频理疗按摩机器人,居民反馈特别好。”陈美含介绍。
这台高科技设备,由遨博(秦皇岛)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目前,公司已下线500多台生命健康机器人,其中100多台已进驻秦皇岛市的中医馆、康复中心,悄然改变着市民的健康服务体验方式。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2024年《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秦皇岛市与北戴河新区再度荣登“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和“百强县区”榜单。政策与创新双轮驱动,生命健康产业版图加速聚合。
夏日炎炎,北戴河新区生物制造产业园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辆穿梭不息,一派热火朝天。其中,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绿色生物制造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的冲刺阶段,一期工厂已投产万吨级阿洛酮糖,二期建设正在启动。“我们采取‘北京研发、秦皇岛生产’的模式。”微元公司总经理葛磊说,“秦皇岛政策、资源、区位优势叠加,发展前景广阔。”
7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正式批准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微元公司凭借生物发酵工艺成为全国首家获批企业。“微元D-阿洛酮糖获批,是示范区在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产业培育和审批改革上的重大突破。”北戴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斌说,“项目将依托示范区优势,释放产能,为全球‘健康糖’市场提供‘中国方案’。”
支撑这澎湃势头的,是坚实的政策基石与清晰的产业布局。王斌告诉记者,2016年示范区设立,2023年国家出台生命健康产业“7+6”批量支持政策,示范区享有国家新药、新器械、新技术准入应用等政策支持,河北省又出台25条支持示范区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措施。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为秦皇岛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如今,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作为核心引擎,聚焦高端医疗、生物制造等领域;海港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海关区发展医疗器械、康复辅具等产业;青龙满族自治县、卢龙县和抚宁区全力建设现代化中药材深加工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在秦皇岛市迸发出强劲活力。
“银龄”圆梦 幸福栖居
清晨的北戴河,海风轻拂。平安秦康颐养中心二楼活动室里,舒缓的音乐流淌,68岁的于淑霞正和老伙伴们舒展筋骨。八段锦的柔韧、经络操的活力、手势操的趣味……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一小时晨练时光充满欢声笑语。
随着“候鸟式”养老理念深入人心,许多北京、天津等地的老人,像于淑霞一样来到秦皇岛。2024年,北戴河迎来康养人群67.8万人次,其中京津老人占比近五分之一。
幸福的底气,离不开政策红利的强力支撑。2023年4月,京津冀三地医保局联手送出“大礼”——《关于开展京津冀区域内就医视同备案工作的通知》,真正实现了三地定点机构住院、门诊、购药“一卡通行、即时结算”。
在平安秦康颐养中心,80岁的北京退休职工张庆华和老伴就是被这便捷的医疗保障吸引来的。“我有糖尿病,以前住的养老院没医疗条件,最揪心的就是看病。”张庆华说。“现在好了,在北戴河买药,直接刷北京的医保卡,再也不用为垫付、报销发愁了。”
为了让京津老人把这里当作长期的幸福家园,秦皇岛定制了多重优惠政策。秦皇岛市民政局局长董菲说:“我市专门出台《吸引京津老人来秦养老工作方案》,涵盖三天两晚免费体验、报销探访路费、长期入住享折扣等优惠举措,组织发动全市养老机构针对京津老人推出不同的优惠产品。”
幸福养老,更深深扎根于本地社区。“在我们社区养老是真幸福!”海港区西港路街道首府社区的陈中信老人赞不绝口,“想学琴唱歌,有‘银龄学堂’;想动动脑筋,有‘老顽童’游戏室;不想做饭,‘安老餐厅’饭菜可口花样多。社区还贴心对接医疗健康服务,就医十分便利。”这正是秦皇岛市精心编织的“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生活照料、助餐、康复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触手可及。
抢抓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机遇,秦皇岛正奋力书写“幸福养老”新篇章。
医养协同 守护健康
今年4月,市民李明阳因一场足球赛伤及膝盖。正当他考虑“进京求医”时,惊喜地发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就有国内顶尖专家团队常驻,他果断留下治疗。“北医三院运动医学专家亲自主刀膝关节镜手术,术后仅三天,我就能下地活动了。”李明阳说。
这份“家门口的顶尖医疗”,源于国家级医疗资源的强力下沉。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由秦皇岛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建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正式启用后,北医三院派出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倾囊相授先进管理理念与前沿医疗技术。
医疗“国家队”的阵容持续壮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和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相继落成。至此,“一综合、一中医、一专科”三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秦皇岛市形成鼎立之势。京津专家纷至沓来,开展高难度手术、传授前沿技术、引入新项目,强劲带动本地医疗水平跃升,让港城市民足不出市,即可畅享京津优质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是基础,“养”的便利与可及同样关键。6月3日,海港区玉龙湾小区83岁的王秀兰老人,正熟练操控着租赁的电动轮椅前往超市。“这辆原价5600元的轮椅,政府补贴后月租金才187元。”她术后需使用轮椅约半年,租赁比购买更经济实惠。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和“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双试点城市,秦皇岛市已建成1个租赁服务中心和18个社区站点。市民凭身份证、残疾证或医疗诊断证明,即可享受60%的租赁补贴。2024年全市辅具租赁量达10206件,为8653名特殊群体人员发放补贴400万元。
在国康秦皇岛医养康养老中心展示大厅,记者看到爬楼机、练步机、助餐臂托、站立轮椅等高科技辅具一应俱全。“外地老人来秦皇岛康养,无需携带笨重的轮椅、制氧机,在这里即可便捷租用。”院长吕鹏介绍。以往仅在一线城市或海外拥有的高端智能辅具,如今在这里触手可及。
从引入国家顶级医疗资源普惠于民,到创新康复辅具租赁模式解民之忧,再到打造内设医院的医养融合机构,秦皇岛全力贯通“医”与“养”的链条,一座融合优质医疗与温暖照护的康养之城,轮廓日益清晰。
编辑:姜长淼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原标题: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秦皇岛力量丨秦皇岛:打造康养幸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