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衡水市外宣战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聚焦民生改善、衡水湖马拉松赛、协同发展等主题,在央媒、省媒刊(播)发相关重点报道100余条。
“一老一幼”是民生保障的重点,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新华社发布视频通稿《河北衡水:“老帮老”志愿服务 银龄互助绘就幸福图景》,报道我市在7个社区开展“老帮老”志愿服务试点,由低龄老年人化身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帮扶,用邻里间的暖意化解夏日里的不便。《半月谈》杂志刊发图文报道《10分钟托育圈,破解“带娃难”》,光明日报客户端专门发布时评《10分钟托育圈,值得点赞》,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我市持续完善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力求破解“带娃难”问题,努力构建“托得到”“托得起”“托得好”的托育服务体系。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文字报道《衡水市生育津贴“免申即享”10个工作日内直达个人账户》,报道自今年7月1日起,我市生育津贴发放全流程优化,参保职工生育出院时可完成医疗费结算,生育津贴10个工作日内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实现“免申即享”。《河北日报》刊发《衡水三项举措助托育》,介绍我市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为核心引擎,通过政策协同、服务扩容和人才赋能三项举措,持续打造“衡惠托”服务品牌。中新网发布图文报道《河北深州:公益课堂解民忧 多彩暑假伴成长》,报道深州市依托市、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科学配置资源,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河北经济日报》刊发《桃城区河西街道 启动惠老助餐服务》介绍桃城区河西街道正式启动“乐龄关爱·情暖夕阳”惠老助餐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菜。
衡水湖是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最佳栖息地之一。新华社发布视频通稿《青头潜鸭自然繁育与野化放飞项目在河北衡水湖取得进展》,《中国青年报》刊发《为青头潜鸭保护提供“中国方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发布视频报道《河北衡水湖为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办了“幼儿园”》、图文报道《河北衡水湖已建立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稳定自然繁育种群》,中新网发布图文报道《衡水湖建立世界首个稳定的青头潜鸭自然繁育种群》《衡水湖成功建立世界首个稳定的青头潜鸭自然繁育种群》,凤凰网发布图文报道《衡水湖成功建立世界首个稳定的青头潜鸭自然繁育种群》,均介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动物园与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的青头潜鸭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两个完整繁殖期,已成功建立稳定的青头潜鸭自然繁育种群,积累了涵盖繁殖习性、栖息地需求的宝贵数据,为全球青头潜鸭保护提供了首个系统性“中国方案”。
围绕衡水经济社会发展,新华社发布文字通稿《她是谁?12岁“小孩姐”出战世锦赛》介绍在202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200米混合泳半决赛中,河北泰华队选手于子迪位列第七晋级决赛;视频通稿《用音乐跨越国界 中美少年乐队在冀同场竞技》报道第14届全国少儿乐队大赛在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举行,绘就中美民间交流友谊乐章;音频+文字通稿《从课堂到一线 河北高校打造暑期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提及衡水学院组织380余名学子投身社会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支教与志愿服务活动。新华社还发布三期英文视频通稿《一窥中国高科技“未来之城”》《在中国“未来之城”做保护鸟类的志愿者》《在中国“未来之城”体验时尚生活》,介绍衡水学院外籍教师尹灿踏入中国未来城市雄安,亲眼看见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实践,探索高科技城市与繁荣生态系统如何共存,以及艺术、科技与现代舒适融为一体的时尚生活方式。新华社客户端发布文字通稿《2025衡水湖马拉松赛将于9月21日举办》,报道2025衡水湖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2站)将于9月21日上午7时30分,在衡水湖马拉松广场鸣枪开赛。
此外,《衡水市积极构建“1+8+N”活动服务体系》《衡水市22名高中毕业生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学员》《送餐路上随手拍 社区问题马上办》等报道分别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发布,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