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城县古城镇始终将培育和弘扬优秀村风民风作为乡村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引领、文化浸润、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协同推进,形成了崇德向善、邻里和睦、文明守礼的良好社会风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以“制度之基”规范行为,筑牢村风民风“压舱石”。古城镇76个行政村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孝老爱亲、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内容纳入其中,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古城村将“红白事简办”标准写入村规民约,由村委会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办红白事要向理事会报备,喜宴一桌不能超过300元,白事一律是大锅菜,禁止搭戏台、出大殡,一切从简。古城镇各村还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栏等,让村规民约“上墙入心”,强化了村民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


以“文化之魂”浸润人心,激活村风民风“源动力”。古城镇注重乡村文化的培育与传播,以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为主体,广泛动员入党积极分子、离退休人员、爱心人士加入理论宣讲、科普宣传、体育健身等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该镇还组织志愿者队伍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组织“团圆宴”“饺子宴”活动,弘扬“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该镇还组织群众开展文艺演出、书法比赛、读书会、最美家庭故事讲述会等活动,通过“土味十足”的文艺宣传,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以“典型之光”示范引领,树立村风民风“风向标”。古城镇注重挖掘和宣传身边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教身边人,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该镇树立了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增添了暖色调、激发了精气神。


古城镇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让优秀村风民风从“短期成效”转化为“长效常态”,真正融入村民生活、成为乡村底色。他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覆盖全镇的志愿服务网络,明确服务范畴与频次,让志愿服务成为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固定渠道。该镇定期组织公益活动,引导村民在常态化服务中强化责任意识。该镇组建监督评议队伍,定期开展风气巡查与集中评议活动。该镇通过常态化的监督提醒与公开评议,形成持续的舆论引导压力,让“不文明”随时被提醒,“文明事”经常被点赞,形成“人人监督、人人践行”的长效机制。


作者: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