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楚雄发生的一起露营遇险事件给户外爱好者敲响了警钟——10名露营者在河道旁扎营时突遇洪水,所幸消防人员及时救援才化险为夷。这类事件并非孤例,随着露营热潮持续升温,因选址不当、应急准备不足引发的险情屡见报端。7月1日,北京市率先实施的《帐篷露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为行业树立了标杆,这份全国首个露营安全系统性标准,从选址、防汛到应急响应均有细致规定。
露营的安全隐患往往被青山绿水所掩盖。以夏季为例,看似平静的河道一旦遭遇上游强降雨,短短几小时内就可能山洪暴发。而“网红野景点”通常缺乏水位监测和警示标识,游客难以及时察觉危险。更棘手的是,山区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地质灾害预警无法接收,等听到洪水轰鸣声时,裹挟泥沙石块的急流已近在咫尺。数据显示,帐篷倾覆事故中23%由雷电强风引发,湿滑的河床岩石更是跌落摔伤的高发地。此外,卡式炉操作不当、充电宝自燃等人为因素也常酿成火灾。这些风险在无人管理的野营地尤甚——没有应急值守、没有防护设施,甚至求救都成难题。
要让露营既尽兴又安心,科学准备是关键。选址时优先选择正规营地,其排水系统、急救药品配备乃至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都能大幅降低风险。若前往野外,务必避开河道下游、陡坡悬崖等危险地带,选择地势高且平坦的背风处。汛期出行前,需通过气象部门官网确认天气预警,一旦发布暴雨或山洪警报,哪怕行程规划再周密也应果断取消。扎营时不妨多留个“后手”:将救生衣、手电筒、急救包装入行囊,提前向亲友报备行程,约定联络时间。
北京新规中特别强调“应急避险”——当管理部门发布预警时,露营地须立即疏散游客至安全场所。这一机制值得全国借鉴。毕竟,再完善的预案也比不上主动避险。若真遇险情,保持冷静至关重要:第一时间拨打110、119求助,准确描述所处位置和标志物,在救援到达前尽量转移到稳固的高地。
编辑:刘燕
来源:生命时报原标题:户外露营先看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