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


全省共实施合同节水项目166个


年节水量超8000万立方米,节水率达36%


4月22日,在鹿泉农业节水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打开电子水阀,对小麦进行灌溉。河北日报记者王璐丹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苑立立、张天宇)5月26日,水利部在邯郸市组织召开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推进会。笔者从会上获悉,自2014年全国首个高校合同节水管理试点——河北工程大学合同节水项目在我省落地以来,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实施合同节水项目166个,年节水量超8000万立方米,节水率达36%。2024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4年分别下降45.3%、56.8%。



  合同节水管理,是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单位签订合同,通过集成先进节水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会议介绍了合同节水管理的12个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邯郸全域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等我省3个典型案例位列其中。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河北省节约用水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进合同节水管理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夯实合同节水管理的法治基础。逐步完善42项用水定额、节水标准,基本建立覆盖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的定额标准体系。同时,组织金融机构开展“节水贷”业务,推动水资源税减征政策落地,形成“政策激励+金融支持”的双轮驱动机制。


  省水利厅依托省市县节水工作协调机制及合同节水管理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搭建政企、银企、企户对接平台,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目前,全省已建立多元协同机制,保障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开展。


  一系列安排部署相继推出,一项项政策措施有序落地,推动我省节水产业加快发展。


  从模式看,全省合同节水管理“多点开花”。邯郸首创全域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实现全行政区域、全用水行业、全水源空间、全产业链条、全社会服务5个全覆盖。各地对学校、医院等分散用水单位推行“打捆”模式,形成规模优势,降低服务成本。各地还创新“合同节水+灌溉托管”“合同节水+水权交易”等模式,激发了市场内生动力。


  从领域看,全省节水数据成效亮眼。截至目前,农业领域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25个,年节水量达1076万立方米。工业领域拓展废水循环利用等场景,实现年直接经济效益1.78亿元。城镇累计开展节水项目118个,2024年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2%以内。非常规水利用量达18.72亿立方米,较2020年增长91%。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贾扬阳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节水率达36%!截至去年底,河北省共实施合同节水项目16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