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苏州一座科技感十足的写字楼里,陆席正与团队讨论物联网设备接入方案。这位江苏屹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眼神中透着技术人的严谨与创业者的果敢。从金融工程师到信用租赁赛道开拓者,他带领团队用三年时间打造出国内领先的信用免押租赁平台,在天使轮融资后,正以“技术+场景”双轮驱动,重新定义信用经济的边界。



破局者:用代码重构租赁信任链


2022年,当陆席辞去某金融机构风控总监职位时,传统租赁行业的沉疴痼疾让他决心做出改变。“用户为一部手机支付数千元押金,供应商面临设备闲置风险,中间流程全靠人工审核,这本质上是对信用的巨大浪费。”在共享经济浪潮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交汇点,他看到了技术破局的可能。


创业初期,陆席带领12人技术团队扎进信用评估模型的研发。他们打通支付宝芝麻分、微信支付分等数据源,结合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存证技术,构建起动态风险评估体系。这套系统让屹席租赁审批从3天缩短至15秒,设备流转效率提升40%,更关键的是,将违约率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的1/3以下。“信用不该是奢侈品,而是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陆席的这句话,成为团队攻坚的信条。


筑梦师:打造万物可租的信用生态


在屹席科技展厅,手机、无人机、办公设备等租赁品都嵌着物联网芯片。“每件设备都是数据采集器,使用频次、损耗程度实时上传,既能防范道德风险,也为供应商提供精准的库存管理依据。”陆席演示着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技术壁垒。当行业还在争夺一二线城市白领用户时,陆席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那里有3亿信用记录良好的潜在用户。”他积极推动“千县万乡计划”,通过与本地服务商合作,让县城青年能用信用分租到最新款手机,小微企业能按月支付使用高端设备。


领航员:“定义”信用租赁的未来形态


获得千万级融资后,陆席在办公室白板上写下三个关键词:深度、广度、温度。“深度是优化算法,让信用评估更懂人心;广度是拓展智能家居、新能源装备等新品类;温度则是探索‘信用+’场景,比如与银行合作推出租赁分期信贷产品。”他透露,正在研发的多模态信用评估系统,将纳入社交行为、消费偏好等非传统数据维度,让信用画像更立体。


对于行业前景,这位连续创业者展现出哲学家式的思考:“如果租赁渗透率达到30%,我们卖的就不只是服务,而是信任本身。”在他规划中,屹席科技将成为连接消费端与产业端的信用枢纽——上游对接设备制造商实现轻资产运营,下游为C端用户提供“即用即享”的准入门槛,最终构建起“信用-数据-资产”的循环经济体。


夜幕降临,陆席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明亮。在代码与算法构成的世界里,他正用信用的力量,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或许正如他常说的:“最好的商业模式,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技术进步的温度。”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这位信用经济的筑梦师,正带领中国租赁行业迈向数字化普惠的新纪元。


来源:今日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