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南代村,春光明媚,法治文化墙上“法律家喻户晓,社会长治久安”的标语与阳光交相辉映,仿佛为这座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法治光辉。2019年,南代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4月2日,记者走进武强县北代镇南代村,探寻其乡村治理的“三治融合”密码。沿着干净整洁的街道行走,法治元素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个角落——法治文化广场前,几位村民正围坐在宣传墙画前,晒着太阳聊着天;主街道两侧,法制宣传标语与乡村振兴政策并排展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自治:村民唱主角,共绘治理同心圆


“过去村里大事小事都是干部说了算,现在咱们自己也能参与决策,感觉特别不一样!”村民耿国正一边清扫着自家门前的街道,一边自豪地说。


南代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村规民约,激活了群众主体作用。如今,村民们既是村规民约的执行者,又是监督者,形成了“人人自觉遵守,人人相互监督”的浓厚氛围。


几年前有两户因房屋界限不清起冲突,调解员贺进水耐心测量、沟通,邀请长者、法律明白人参与,最终达成协议,成功解决了纠纷。双方签订协议,握手言和。南代村“有事好商量”的自治成效,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按照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愿的原则,南代村组建了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维护、致富帮扶互助、农业技术指导、文化道德宣传、治安维稳巡逻六支群众工作队,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组建了联合调解组织,实行网格化管理。


在矛盾纠纷调解队中,老党员贺进水可是个“金牌调解员”。“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有啥话不能好好说?来,坐下喝杯茶,慢慢聊。”贺进水总是用这样朴实的话语,化解了一桩桩邻里纠纷。


法治:基层化纠纷,筑牢稳定压舱石


“过去遇到纠纷,大家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大动干戈,现在可不一样了!”村民们感慨道。南代村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法治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对接乡法律服务中心,每季度为村民们开展一次普法培训,每半年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活动。如今,遵法守法已成为南代村的新风尚。


2021年6月,南代村与武强县法院设立了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室,实现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联动”。村联合调解室由人民法庭+村“两委”+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顾问+N“五位一体”组成。N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能人,从政策、法律、情理多个角度,让老百姓不光能听懂法言法语,还能听懂乡音乡话。为了确保依法依规依程序解决,每个案件、每个环节都和法律顾问或法庭干警保持沟通,做到调解全过程都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符合公序良俗。


走进南代村的调解室,只见墙上挂满了锦旗。“这个调解室可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南代村党支部书记赵士勋骄傲地说,“2022年全市政法系统还在这里开过现场会呢!”“法庭+法院+调解室”三方联合机制,不仅促进了南代村的法治建设,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落的纠纷化解工作。


德治:积分变甘霖,润泽乡村文明花


在南代村,“道德评议+积分”管理模式让法治行为有了“量化标准”。村民参与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活动都能获得积分,凭积分可以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现在大家都抢着学法律、当调解员!”村民宁正友因协助调解邻里宅基地纠纷获评“法治示范户”,他兴奋地说,“这不仅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还能提升自己,一举多得!”



除了调解矛盾和法制宣传,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参加公益劳动、参与反邪教宣传等也能获得积分。“你看,我打扫卫生又积了10分!”村民康恩谦乐呵呵地展示着自己的积分卡,“房前屋后干净了,还能兑换酱油醋,多好的事儿呀!”



南代村还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评选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活动,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促村风,营造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在全村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023年以来,南代村连续两年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及矛盾纠纷,实现了微事网格解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站在法治文化广场前,望着村民们幸福的笑脸,赵士勋深有感触地说:“党建引领‘三治融合’,让南代村一步步蜕变。未来,我们要继续探索乡村治理的新路子,让南代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