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故城县里老乡果蔬示范带动基地里的大棚甘蓝迎来了丰收。



一垄垄甘蓝排列整齐,翠绿色的甘蓝颗颗饱满,圆鼓鼓地“躺”了一地……走进基地的温室大棚,工人们穿梭在田间,熟练地将甘蓝一把握入手中,长刀一挥,斩断脆嫩的枝干,随后进行打包、搬运、装车……故城县里老乡焦庄村支部书记王冲介绍道:“甘蓝可以大棚种植,也可以露天种植,大棚一年能种三茬,露天可以种两季,分批上市。今年第一批甘蓝市场批发价一块多,整体市场行情不会差。现在收了大半了,亩产量可达8000斤,预计每亩能带来3000元纯收入。”


据了解,这批春甘蓝根据品种不同,从定植到采收结束需要56-90天左右,都属于早熟品种。其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低温等特点,而且口感脆甜,不仅供应周边县区,还远销北京新发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该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农民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交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经营。发展甘蓝种植,不仅优化了当地农业结构,也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使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目前每天都有二十余名村民在大棚内进行采摘工作。“以前只能依靠种植传统作物维持收入,现在不一样了。”前来务工的村民李爱平说,村里发展蔬菜产业,村民流转土地有租金,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每天都有收入进账,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近年来,里老乡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焦庄蔬菜种植基地为中心,深入推进果蔬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已带动后里老、大马坊等村发展西瓜、冬桃、甘蓝、茄子等特色种植1100余亩,村集体总创收200余万元。


里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时玉松表示,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果蔬种植产业,在合理布局、科学轮作的基础上,实现果蔬管的理品质提升和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推进果蔬规模化、有机化、高效化生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切实为乡村振兴积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