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枣强县以共享工厂、共享平台建设为抓手,围绕复合材料产业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运用共享经济理念,推动共享模式创新,拓展集群共享应用场景,实现制造资源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和柔性匹配,助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搭建集采共享平台。实行“集采+金融+仓储+物流”的模式,通过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等9家供应商、经销商深度合作,2024年完成集采3.2亿元,采购成本平均降低4.36%,线上拼单采购模式已试运行3次。同时,由枣复材供应链与建行 e 链金融系统合作,为企业提供总计3.6亿元的授信额度,为供应链平台授信5000万作为资金池,由集采平台先行垫付采购费用,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资金压力,目前上线用户187家。此外,整合物流资源,建设独立仓储物流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统一的仓储和配送服务,实现集采原材料集中仓储,并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物流配送,降低仓储物流经营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搭建制造共享平台。通过汇聚生产链条要素资源,为企业提供设备共享、车间共享、订单共享、工序外协等服务。与武汉九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整合50条缠绕生产线,生产复合材料缠绕电力、通讯塔杆;与山东博克塞斯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淖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整合48条模压生产线,生产复材电池盒、复合材料周转箱、复材玄武岩光伏支架、军包箱等;与中国机械研究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整合100条模塑生产线,生产格栅格网;与上海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整合100条拉挤生产线,生产光伏支架、风电叶片主梁。届时,车间共享面积将达13.2万平方米,共享设备总数达480余台套。
搭建创新共享平台。积极推动复材行业与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深入产学研合作,瞄准发展低空经济、深海经济、核工业等方向,依托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人才优势、团队优势,拓展研发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等新产品、新技术,同时为小微企业提供工业设计、高端技术、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等服务。目前,已收录37项专利技术成果、62项应用标准。
搭建服务共享平台。借助“枣复材”产业品牌、“枣强复材师”省级劳务品牌,收录产业人才8000人以上,培育初创企业78家,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9家次,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27家次。同时,打造总投资3000万元的国家级多基复合材料检测中心项目,购置扫描电镜、纳米压痕仪等186套高精度检测仪器设备,为复材企业提供20类检测服务,全方位提升高端复材制品的设计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通讯员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