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的大四学生王晓涵到阜城县万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咨询了解了人才招引相关扶持政策,被这里的贴心服务所感染,决定毕业后留在阜城发展。
像王晓涵一样,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到阜城县就业创业的越来越多,已达到2700余人。
近年来,阜城县创新实施了“一通办、两围绕、三示范、四保障”“1234”人才强县战略, 全力打造“人才方舟”,形成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的“强磁场”,为建设经济强县、美丽阜城蓄势赋能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通办”助力服务加“速度”。该县创新打造“一通办”平台,将“阜城人才e网通”网站和“人才方舟”服务大厅整合,实现人才服务“只进一门、一网通办、一线应答”。登录“阜城人才e网通”网站,政策宣传、人才供需信息、业务咨询和受理等各个方面信息一应俱全,既可以了解该县各项人才政策,也可以在网上申请办理相关业务,与企业在会客厅中交流。“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直接与企业对话和交流,供和需实现了有效对接,帮我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毕业于燕京理工大学的李凤辰说。
“两围绕”用心服务增“温度”。围绕人才就业需求提供“暖心”服务。该县人社局大厅以“一杯热水”、免费复印等细节转变服务模式,同时在大厅设立“保姆式”服务窗口,全程指导业务办理,添加微信远程协助,助力外地学子对接企业。 围绕人才创新创业需求提供“贴心”服务。县人社局、团县委连续两年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政策指导”活动,多名学生与阜城县企业达成就业意向。1月21日,该县人社局组织春节假期在家的大学生参加了“欢迎学子回家过大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堂”,激发学子回乡就业创业的热情。
“三示范”产才融合提“高度”。该县通过产业升级、平台搭建和示范带动,力促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调整产业结构引人才。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抓手,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2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协作关系,引进人才18人,开发新产品100余种。壮大支柱产业留人才。围绕众多支柱产业“产业链”精准布局,吸引模具制造研发人才4人,阿拉伯袍设计人才7人,稻香村食品开发人才5人,实现了产业带动人才集聚、人才集聚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创业孵化基地育人才。结合引进的人才需求,设立创业指导工作室,组建导师团队,为入孵企业会诊把脉,赋能输血,分类施策,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创业服务。同时,还为入孵企业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目前,全县创业孵化基地在孵实体158户,带动就业600多人。
“四保障”服务人才有“力度”。政策支持有保障。制定出台《阜城县“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并结合县域实际出台了《“阜城英才”选拔管理办法》、《阜城县工业企业人才购房奖励办法》,人才“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广泛征集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招聘岗位,实施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计划,近三年来,全县增加人才就业岗位689个。惠才待遇有保障。积极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吸纳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按规定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为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个创业项目5000元)、初次创业社保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不超过其实际缴费数额2/3的社会保险补贴。创业环境有保障。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创业门槛,通过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鼓励更多人才投身阜城就业创业。便利生活有保障。坚持用就业岗位、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和便民服务引人留人。推出购房奖励、“人才房票”(最高补贴5000元)等补贴,实现来阜就业人员社保、医疗等事项“跨地通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