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向前 为者常成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彦成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在上周的新闻报道中,从“两重”“两新”到民生细节,从回眸、展望到立足当下,实干奋进、争先进位、改革创新……这些高频关键词,不仅阐释了自强不息、创新不已的奋斗精神,更描绘出上下同欲、步履不停、干字当头的奋斗场景。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春节临近,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安全生产工作,要求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落到实处。市委书记吴晓华到市区部分建筑工地、市场、企业调研检查时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排查各领域风险隐患,从严从实抓好整改落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长董晓航到冀州区调研检查时强调,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加大明察暗访、督导检查力度,全力筑牢安全生产坚固防线。全市消防、建筑、交通运输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领域积极行动,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确保问题归零。精琢民生细节,更于末微处见真情。100辆公交车配置USB充电接口,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掌上办”,“城管开放日”为城市管理注入新活力,市文明办创新推行文明实践“合伙人”平台……2024年,我市确定并组织实施了18项“微改革微创新”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17项,最后一项推进“个人服务码”开发应用项目也已完成注册页面与系统首页的设计开发等工作。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实施“阳光课间15分钟”微改革,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感受阳光。这些创新实践,从生活点滴到城市建设,从公共服务到社会治理,全方位提升了城市品质和民生福祉。
行胜于言,奋斗以成。全市“两会”在即,强烈感受到全市人民干事创业、求新求变的精气神,这是“新”意满满的衡水。工业经济亮点纷呈,截至2024年11月,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列全省第4位;全市2025年投资和项目建设谋划工作会议召开,要求把投资和项目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为衡水发展争先进位提供坚实支撑,推动项目建设呈现新亮点、取得新成效;与北斗伏羲公司进一步深化交流对接,寻找合作契机,助力衡水低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冰雪运动“三进”活动如火如荼,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将有1000余名冰雪运动爱好者接受滑雪培训……本报在《政协专刊》及重点版面,陆续刊发部分优秀提案及承办答复摘要,直面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地下水压采态势下保证粮食安全等热点问题。
“日日新,又日新”。站在新的节点,《衡水日报》跨版面多维联动,通过“回眸2024 实干奋进这一年”系列报道,忆往昔千重锦,望明朝百尺竿。城市更新“工笔画”铺锦列绣:滏阳路全线贯通,邯港高速公路衡水段正式建成通车,奥体公园投入使用,城镇老旧小区、供热及地下污水管网改造提升等项目,既填补了民生洼地,又打造了发展高地。营商“软环境”持续优化:高标准推进“个转企”工作,3789家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全省率先推行“三联式”改革,平均压减法定时限超50%;全省率先推行“免申即办”改革,全市2732户经营主体顺利驶入经营发展“快车道”。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南果”可“北种”、“夏蔬”能“冬收”、“净菜”入京津、温室成“聚宝盆”……好风凭借力,我市以积极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要抓手,塑造品牌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老报今读”专栏,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深度思考,从独特的视角观察解析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首期推出《“年货清单”的幸福味道》,通过不同年代的“年货清单”,体现了衡水人民的消费稳步升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星光不问赶路人,成功和荣誉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征程漫漫,我们相信,追则能达,持则可圆,未来可期,惟有实干。
编辑: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