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发展的漫漫征途中,我市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将百姓的需求作为前行的动力,在“微改革微创新”道路上砥砺奋进。2024年,我市确定并组织实施了18项“微改革微创新”改革项目。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如同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在衡水大地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民生之花,有力地推动着城市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生活新貌 民生小事催生便捷改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聚焦市民日常生活的细微需求,全力推动生活领域的变革,让便捷与温暖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以往寻觅地道的美食如大海捞针,如今榜单在手,可以轻松找到各个街角的美味。”去年,我市首批地标特色美食和2024美食小吃地图发布后,美食探寻者王倩兴奋不已。那些位于市井小巷、鲜为人知的传统风味小店,如今借助榜单的东风,纷纷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市民舌尖上的热门打卡地,极大丰富了城市的美食文化资源,让烟火气息愈发浓郁,也让城市的文化底蕴在美食中得以延续。
去年,我市为100辆公交车配置了USB充电接口,有效消除了市民的“电量焦虑”,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加从容自在。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计划持续推进,在城市公交车上全部配置USB充电接口,方便乘客手机应急充电。
“过去帮新入职员工办理档案转移,排队等候时间漫长,流程复杂易出错。如今线上预约,按指定时间前往办理,大幅缩短等待时长,为企业人力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人力资源从业者杨伟对我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平台推行的“线上预约、线下受理”模式大加赞赏。平台上线以来,已办理群众预约业务417项,切实解决了人员流动中的实际困难,体现了我市对人才发展的有力支持。
服务民生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2024年,我市公积金提取业务成功实现“掌上办”,短短几分钟内即可完成申请操作,资金迅速到账;两级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工作有序推进,实现群众和办案人员“减负”双提升;2405家家庭农场实现“一码通”广泛应用,消费者通过小小二维码就能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品质保障等一目了然。
我市在民生领域的这些微改革微创新,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滋润着市民的生活,诠释着浓浓的为民情怀,让每一个衡水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关怀。
城市新颜 多元融合提升品质内涵
城市品质关乎民众生活质感,我市始终秉持以民为本理念,深度融合多元元素,精心塑造城市新风貌,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2024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次召开“微改革微创新”研讨会,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具体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严格落实责任到人。他们成功举办了3次“城管开放日”活动,邀请多名社区居民代表作为城管志愿者,跟随执法人员深入执法一线。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就疏堵结合柔性执法、分时分段包容免罚以及实现执法服务转变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建议。“城管开放日”活动已成为城市管理的“听诊器”与“助推器”,让城市的大街小巷愈发整洁有序,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市形象得以大幅提升。
文化建设舞台上,我市“鲤跃园”“平语近人”系列典故园等综合文化主题公园熠熠生辉。退休教师李爱柳喜欢漫步其中。她说:“这些公园是文化传承与生态美学的完美融合,一草一木、一亭一榭都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公园为市民打造了一座别开生面的户外文化课堂,成为青少年汲取传统文化养分的重要源泉,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市建设的“人才森林”,无疑是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精心打造的一片“绿洲”。在这片绿意盎然的空间里,以我市著名人才名字命名的大型树木,不仅是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更是我市重视人才、关爱人才的鲜明象征,极大地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为城市创新发展筑牢了坚实的人才根基。
城市新貌不止于“面子”,更要注重“里子”。在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上,我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24年“微改革微创新”项目中多项举措成为亮点:在全省率先推行照后许可“免申即办”改革,破解了经营主体“易入难营”问题,2411户经营主体通过此项改革领取了营业执照和相关照后许可;打造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企业专区”,通过免排号、即时办结、专人“一对一”专属服务,迅速完成资产登记业务,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市县两级政务服务部门招募“政务服务体验官”177名,开展现场观摩94次,发现并解决问题267个,有力地促进了审批服务进一步提速提质。
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我市从文化、人才、营商等多维度发力,致力于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人才汇聚、经济活跃的城市家园,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服务新篇 贴心高效奏响时代强音
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对市民的郑重承诺,我市在服务领域持续创新,以贴心关怀和高效行动回应民众需求,奏响民生幸福的时代旋律。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聚焦社会和群众需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创新推行文明实践“合伙人”平台,撬动各类社会资源,以“合伙人”身份参与到生活帮办、心理疏导、健康养生、家电维修等惠民服务活动中,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文化、卫生健康等活动8000余场次,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针对我市部分住宅楼老化严重、小区维修资金难续筹的痛点,去年4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规范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试点工作。我市通过建立详细台账,对公共收益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和定期公示,确保每一笔资金都清晰透明、合理使用,为小区公共设施的维护与更新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力地提升了小区的居住品质,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2个小区建立了“共有部分收益”台账,占小区总数的98%;各小区上缴“共有部分收益”135万余元,已全部转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此外,我市新成立的市级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资深健康专家,能为市民提供全面、精准的体质监测服务和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方案,助力市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全市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刷脸结算,有效提升了医保结算效率与患者就医体验,推动我市医疗服务迈向智慧时代。
截至目前,我市2024年18项“微改革微创新”项目中,17项均已完成,最后一项推进“个人服务码”开发应用项目也已完成注册页面与系统首页的设计开发等工作,具备了实名核验等功能,后续将推动应用场景上线“个人服务码”,实现群众办事“一码申报、一码亮证、一码通查”,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微改革微创新”的征程一路繁花,硕果累累。这些创新实践以民为本,从生活点滴到城市建设,从公共服务到社会治理,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与民生福祉。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市必将继续秉持为民情怀,深化改革创新,让城市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一位市民,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民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