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不松劲 冲刺奋进正当时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张洪静
奋斗一年,决战在即。时近年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入了紧要时期和关键阶段。湖城上下满弓紧弦,“咬定青山不放松”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各地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呈现一片火热之势。
凝心聚力谋发展,铆足干劲抓落实。上周,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抓紧抓实扩投资促消费保稳定各项工作,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衡水市红十字会第二次全市会员代表大会、共青团衡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衡水市妇女第五次代表大会相继召开,团结动员各方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共同开创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聚焦新质生产力。桃城区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从航空器材生产制造、售后维修到航空研学、航空旅游等“一链九块”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低空产业年产值规模已达20亿元。河北国润药品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晋升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创A成功带来了更先进的硬件装备和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了产品含绿量和发展含金量。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我市围绕“一区、四线、五片”和五条重点路段等区域,连片打造、梯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累计认定省级和美乡村606个。冀州区与寿光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用标准化种植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本地设施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市50多名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奔走在田间地头,根据农企农户需求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三农”沃土,助力乡村振兴。
优营商环境,强招商磁场。全市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大比武”,提升基层政务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便利化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桃城区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实行项目包联、企业包联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批批既有高科技又有高效益的企业入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民之所望,奋斗所向。我市以破解家庭教育难题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家庭教育支持行动,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名医入衡计划“一花引来百花开”,595名专家及其团队到衡出诊带教,有利推动全市基层医疗服务发展。今年,我市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完成既定目标。为应对降雪季到来,市城管局开展冬季应急除雪演练活动,以练促战,保障城市道路畅通。针对非机动车闯红灯、骑行斑马线、行人车辆混行、机动车乱停乱放四大重点问题,我市采取系列整治措施,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采取多种创新且实用的举措,用好“边角地”增加“硬”供给,运用科学规划增加“软”供给,满足市民停车需求。为缓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全市累计安装122917个充电端口,631个高层住宅小区实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全覆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全市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扎实推进,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产品,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措施有力、执行高效、成果显著,30个项目累计投资49亿元,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文化和旅游贸易促进活动(乐器专题)在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举办,让世界了解更多、更优秀的“中国制造”。
转眼间,2024的篇章已来到最后一页。回首望去,无数奋进与耕耘的身影砥砺前行、挥洒汗水,成为这段时光最动人的记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正以“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与定力,全力拼搏、只争朝夕,打好全年收官战!
编辑: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