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城县阜城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密植梨、杏梅、樱桃西红柿、设施瓜菜等特色产业,用“党旗红”引领“产业兴”,强力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织密“组织链”,产业兴旺添活力。该镇探索把党小组建在特色产业上、把党员作用发挥在特色产业上、把群众凝聚在特色产业上的“三级联动”模式。以全镇15个特色产业村党支部为重点,将124个党员示范岗建在田间地头,在产业生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现场指导,提高产业发展活力。开展把产业大户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产业大户、把党员产业大户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活动,先后培养党员35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20余名。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架构模式,通过服务协作、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把想致富、要致富、能致富的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赋能“致富链”,构建产业新格局。该镇着力构建党委帮支部做规划、党员帮农户调结构,党委带支部兴产业、党员带农户促增收的“双帮双带”新格局。建设沿清凉江密植梨种植产业带,将冯塔头村等9个村党支部打造成班子强、产业兴、人心聚的党建示范区,带动推广密植梨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产业产值达800万元。联合张常巷村、西八里村等4个村党支部,领办成立卫星瓜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带动周边10多个村发展樱桃西红柿700余亩,该合作社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以“阜城杏梅”荣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契机,不断推进杏梅产业发展,全镇杏梅种植面积达300亩,年产商品果750吨,年总产值达300余万元,依托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投资50万元建设冷库项目,有效延长了果品销售期,亩均增加收入1000余元。通过党员先行先试、党员能人典型示范、党员责任区区域带动等方式,在耿王村、芮王村等5个村,大力发展黄瓜、西红柿、芹菜等错季蔬菜,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能。
优化“服务链”,产业振兴有奔头。该镇立足制约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推动组织资源与发展资源互融互通。聚焦果蔬产业,建立“一个产业、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个党组织”“五个一”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提供代办服务。构建“党建+网格+助农服务”模式,制定“三定一包”工作办法,即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使每名党员干部都包抓自己的“责任田”,全周期护航果蔬产业发展。用好用活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建+农业技术服务”“党建+农业生产安全”等各类主题活动,深化田间“小课堂”,帮办、代办各类审批事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